阐释体质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下降理由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31997 浏览:1459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显示,近年来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肥胖率和近视比例不断增长,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增长,而肺活量、速度耐力等体能素质持续降低。体质下降问题引起了教育、体育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新课程标准我们需要对教育理念的重新认识,不少家长重智育、轻体育,重升学、轻素质,重营养、轻锻炼,只重视智力培养而不重视德育和体育,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需要一批身心健康的人才,对学校体育的意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心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家长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成为学生健身锻炼的的指导员和观察员,始终坚持学生“以全面发展为本”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孩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经常性锻炼的良好习惯。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如果没有身心健康这个基础,就是学习再好,将来也难以肩负起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的责任。学生体质下降有学校的责任、有家庭的影响、有学生的体育需求与场地设施的矛盾、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分析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可以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有效提高学生体质。
关键词:学生体质下降原因思考对策

1、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盘锦市辽河油田实验中学初中3000名学生。

2.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

2.2 数理统计法

本文对辽河油田实验中学初中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数据库的资料进行分层抽样和随机整群抽样,得出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质的定义

体质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等几个方面,身体形态机能的评价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心率、肺活量等等,身体素质的评价指标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指标。

3.2 体质下降的具体体现

国内多数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学生在身体机能方面:身高呈上升趋势,体重同样呈上升趋势,从身高体重比来看,超重和肥胖学生在逐年增加(城市学生尤为明显),肺活量则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方面无论是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还是耐力素质都在持续下降。与教育部调研结果相吻合的是,本研究接受访谈的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青少年体质状况令人忧虑,青少年学生体质的现实表现呈弱化趋势。走路、跑步、跳跃、攀爬、负重等基本活动能力不断衰退;游戏、打球、泅水、拳操等基本运动技能渐趋薄弱;甚至出现了站队晕倒、走路摔倒、跑步昏倒等“弱不禁风”的极端现象。学生体质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持续下降的原因也绝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复杂、深层和综合的社会因素构成的。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试图从生活方式、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等不同的角度,分析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因素,为遏制学生体质继续下降,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3.3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

3.1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学校和家长看重的是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成绩,而对体育和身心发展重视不够,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看智育效果,看体育荣誉的少,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风气,对学生体质下降,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3.

1.1体育课教学质量下降

学校专门开设体育课面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学生喜欢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体育课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时空场所,是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舞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将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好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618jyw.com
的教学质量应该是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真实、生动、充满诗意的,课堂效果应该达到怡情、益智、愉悦身心的。新课改后,教师的主动适应性和自身能力的限制以及主观努力不够,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
3.3.

1.2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不足,强度不够

学生体能下降,肺活量降低,肥胖比例增加等情况表明: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有学校场地设施不足的原因,学校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学校体育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学生缺乏刻苦锻炼的毅力,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教师随意拖堂、课下辅导、补课或学校其他一些活动挤占现象严重,侵犯了学生的体育权利,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走出教室,没有机会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参加体育锻炼。
3.3.

1.3学校体育活动内容单调、竞赛缺乏吸引力

成功的学校体育离不开有创新思想、具备科学教育知识、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要让学生有兴趣的活动、科学的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卫生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内容和竞赛充满趣味性和人文情怀。
3.3.1.4 教学内容单

一、可用器材太少:

反思我们的体育教学,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家虽然制定了“体育器材的配备目录”,但是,由于缺少检查评估,学校中体育器材少得的可怜。有的学校,几千学生只有几块垫子、篮球、排球等,几乎全无。如果学生上课没学到感兴趣的内容,又没有足够的器械让他们去活动,他们是不可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的。体育教师们普遍认为: “现在的体育课越来越不好上了,学生体质普遍较差,运动中容易受伤。而家长们的维权意识又太强,学生在校稍有磕磕碰碰,家长就不依不饶,甚至上法院,体育课已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搞得老师们精神压力比较大。所以,为安全起见,那些有危险的、活动强度稍大些的项目,校长不许上,教师一般也不敢给学生安排。”
3.3 .

1.5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体育活动难以开展:

近几年,学校大张旗鼓搞建设,原有的部分运动场地被学校建设占用了,仅剩的几片场地不要说给全校学生运动了,就是体育课程的正常开展都成问题,哪里还谈得上自主的运动锻炼?有的学校有几十个教学班,几千名学生,但只有一个很小的操场,学生在做两操时由于操场不够用,大部分学生只能站在校园的空隙处做着 “广播体操”。 缺乏场地器材设施等基本运动条件,学校难以开展体育运动,这不能不影响学生的体质,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3.3.

1.6科任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

对学生最有影响力的人群是教师,教师在身体锻炼方面的以身作则和带动力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没有形成合力,如果人人都像关心股市行情和基金涨势一样关心自己孩子的体质问题,就会时刻关注孩子的形态指标变化和机能素质反应。要把文化课教师的力量用在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方面,有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活动,与学生一起娱乐,一起游戏,一同感受和体验运动的快乐,既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又会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3.2 家庭环境影响的不良效果

3.3.

2.1学生家长思想认识上的原因

现在家长们对孩子的身体状况都很重视,但大多数只是体现在给孩子增加营养上,而对孩子锻炼方面的需求往往有所忽视。现在一些家长自己买卡去健身,可孩子一说想和同学去打球,就会遭到反对。家长们愿意花上大把的钱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却不愿花点时间让孩子运动一会儿。 家长们普遍认为孩子体育好不好不重要,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
3.3.

2.2家长“望子成龙”愿望的影响

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值普遍较高。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不惜重金把孩子送进高档私立学校,试图用金钱来构筑成才的金字塔塔尖。很多家长从周一到周日带孩子学钢琴,学舞蹈,学合唱等等,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学得少,知识面窄,结果弄得孩子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家长本身对体育的偏见与疏远,必然会导致孩子对体育认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3.3.

2. 3偏重智力的策略牺牲孩子应有的体育时间

现在有一种怪现象:学校给予孩子的负担已经够重,家长却还要继续加码,学校在减负,家长要加负。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敢放手让孩子将时间大量消耗在与今后中考、高考无关的兴趣爱好上,谁也不敢在孩子没有完成高考前便让他们沉醉在无助于升学的爱好上。为了孩子能够考进好学校,家长们几乎不惜一切代价创造条件,包括经济上的付出和精力上的付出,当然更要牺牲孩子应有的体育活动时间。
3.3.

2. 4缺乏玩伴的环境降低孩子体育参与的兴趣

由于现代城市居民独门独户居住环境的封闭性,以及家长出于对孩子安全、学习因素的考虑,现在的孩子每天机械地从家门到校门,缺乏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而家里又是“独苗”,导致课余时间缺乏同龄玩伴,处于孤独状态。而这正是导致独生子女缺乏体育兴趣、参与体育锻炼动机削弱、科学体育观念无法正常形成的原因之一。
3.3.

2. 5家长过于呵护溺爱致使孩子远离体育活动

现在独生子女是家庭的核心,从小处于呵护与溺爱之中。现在家庭中普遍形成一种分工:孩子只管读好书,家长除了陪读,还要包揽孩子生活起居的一切事务,甚至书包都要代背。家长只有一个心愿,孩子读书很辛苦,别的苦就不要再受了。体育活动,一要时间,二要出汗,三要费力,弄不好还要受伤,自然就被列入了免除的项目。其结果,孩子远离体育,不但体质下降,而且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意志软弱。

3.3来自学生方面的因素

3.1学业压力大

学生重视了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自己身体素质的锻炼,从早起6点半左右起床到晚上11点写完作业一天基本没有空暇时间。学生说:“我也想锻炼,可你看我有时间吗?;

3.2怕吃苦,怕脏怕累,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

一位有20多年的教师生涯的老教师深有感触的说“现在的孩子体质太差了,而且都是独生子女,锻炼时怕苦、怕累,你安排的那些项目,他根本做不到位,锻炼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3不合理的膳食营养机构

现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营养补充越来越丰富,而体质却在持续下降,一方面生活技能下降,学生连一般的家务活都不做或不会做;另一方面是由不健康的生活导致能量代谢不平衡,又缺乏体育锻炼,使机体局部发育或免疫力差。我国学生的体重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肥胖学生的比例也将进一步增大,肥胖将会成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之

一、因此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3.4学生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618jyw.com

对体质健康认识不足
不少学生认为身体不太好,是自身体质的原因,而没有认识到是平时锻炼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自身对体质健康的认识不足,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没有体育锻炼的愿望,也没有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对终身体育锻炼更是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育活动排在看书学习、上网、交友之后。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前四位原因则依次为无运动场地或器械、运动技术差、无体育锻炼习惯和不知道锻炼什么。

3.4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的影响

校外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青少年锻炼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但目前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非常有限。虽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不仅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大都用于本单位职工健身娱乐,面向群众开放的机会和时间非常有限(其重要原因一是管理方面的不便,二是器材的维护),由于社会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少,造成双休日学生无处去锻炼的现象,也就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互动,形成良好的风气和促进学生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合力,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形成家庭带学生,学生促家庭的体育健身格局,促使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体育教育观念.
4增强学生体质的对策

4.1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

要解决全面改善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各级学校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阳光体育”规定,要创造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条件,为保证《标准》落到实处,必须创设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4.2提高教师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和锻炼,提高自身运动能力和人格魅力,用自身的感染力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要创新体育教学,把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之中,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4.3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学生活动的场地和器材

建议政府加大对中小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学校建设规划,添置、改善体育场地、器材,保证参加学生体育活动的物质环境,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4.4要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考核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赋予其在类似评选优秀学校等活动中具有一票否决的权重。促使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加大对学生体育的投入。把学生体质列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监督检查制度教育部要求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做好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并作为评价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5结束语
全民迎奥运,全民重视体育,在这样的社会舆论背景下,通过奥运感染和多种竞赛活动的熏陶,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 落实阳光体育行动源于:论文格式排版www.618jyw.com
促学生养成锻炼习惯,培养体育意识,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与奥运同行,与奥运同乐.增强学生体质,养成锻炼习惯是一个引导与持之以恒的过程,学校、社会、学校、学生都有责任 ,学校对素质教育要常抓不懈,提高每天一小时锻炼活动的质量。逐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现状,为学生锻炼创造条件;全社会要营造一个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崇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良好风气;家长要支持孩子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给孩子玩的权力,提供适度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也要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深刻理解健康是一切的基础,运动是一种时尚的理念。
参与文献: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Z].2006.
教育部基教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1995年[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统计年报[J].中国学校体育,2007,(1).(责任编辑:李作章;责任校对:徐治中)教育部.
[5]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教体艺[2006]3号.
[6]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05-07.
[7]吴文莉.青少年生活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N].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12.
[8]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