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太平广记来自《太平广记》深思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33827 浏览:1565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着重阅读《太平广记》的神仙女仙卷时,得到了如下三方面的思考:(一)、神话故事一般会极度神化历史上大有作为的人物的诞生;(二)、神话故事中也有十分相像的“桃花源”;

(三)、自古以来就感人至深的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也会发生出人意料的突变。

关键词:思考诞生桃花源仙境爱情
《太平广记》中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由此可见本类书取材的重点所在。它同时也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系列的拟古派小说,都跳不出此书的范围。神仙女仙卷排在全书的开头,以此为基点可以略窥宋初文化学术的倾向以及唐五代小说题材的重点。

一、被神化的诞生

神仙女仙卷卷第一篇讲述老子诞生之时:“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2.老子先天地生,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3. 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4. 老子之母,适至李树下而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卷第三讲述汉武帝诞生之时,更为怪诞:“1.未生之时,景帝梦一赤彘从云中下,直入崇芳阁,景帝觉而坐阁下。果有赤龙如雾,来蔽户牖。宫内嫔御,望阁上有丹霞蓊蔚而起。霞灭,见赤龙盘回栋间。景帝召占者姚翁以问之。翁曰:“吉祥也,此阁必生主命世之人,攘夷狄而获嘉瑞,为刘宗盛主也。然亦大妖。2. 旬余,景帝梦神女捧日以授王夫人,夫人吞之,十四月而生武帝。”卷第十五讲述陶弘景的诞生,突出的其实是他母亲的预言:“母初娠,梦青龙出怀,并二天人降,手执香炉。觉语左右,言当孕男子,非凡人,多恐无后。”
观此不难得知:这些离奇的诞生多以天象、星辰、神兽、预言、梦境等来烘托气氛,历代的同类作品基本上都是如法炮制。《太平广记》中的这些人物多为道士或崇尚道教之士。追溯历史渊源可能是由于唐代道教和佛教的竞争激烈,道教虽不占上风,但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编造出来的神仙故事却影响甚大。这类作品故事性很强,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618jyw.com
情节曲折离奇,更容易被广大平民阶层所接受。如写方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长恨歌传》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说中的名篇如《柳毅传》也与道教有关。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弥漫一时。至宋初的小说,这种风气依然盛行。《太平广记》中能看到很明显的痕迹。此外,这类诞生还往往以晚产作为其明显的标质。被古代神话故事所公认的是:凡受命于天的伟大人物,降临世界总是会姗姗来迟,似乎在孕育什么神力或在等待某种契机,不得而知。古代也有人认为晚产的婴儿将来一般都非神即魔,以祥瑞的事物和气氛作烘托先贤们的诞生,似乎更能体现后人们的崇敬之情。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诞生前后,多有言语深刻精准的预言出现。逆向思考之后便会发现古人冩文著书的可爱之处:他们于后世整理前世书籍之时,在掌握已知结果的情况下,借当时人之口以预言的形式点出历史上伟大人物一生的功德,便更加高大了他们的形象。用于宗教(如佛教)作品中就更能增加奇迹存在的可信度。

二、另外一个“桃花源”

卷二十五采药民篇中有这样的描述:“唐高宗显庆中,有蜀郡青城民,尝采药于青城山下,遇一大薯药,劚之深数丈,其根渐大如瓮。……绕穴行可一里许,乃出一洞口。洞上有水,阔数十步。岸上见有数十人家村落,桑柘花物草木,如二三月中。有人,男女衣服,不似今人。耕夫钓童,往往相遇。一人惊问得来之由,遂告所以。……须臾,至一城,皆金玉为饰。其中宫阙,皆是金宝。”
观其与桃花源的相似程度,不言而喻。魏晋以后,中土对彼岸世界的想象可大致区分为三个系统,即天国、仙岛与田园。也就是说,在传统的昆仑与蓬莱两大系统上,又发展出田园系统。很明显,《采药民》中所描述的生活环境是不仅具有田园风格,同时还与仙岛的想象相结合,它们都反映出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长生不老之术的追求。田园风格的彼岸世界,影响最大的作品无疑当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类似这样的人间仙境,其实在中国本土很早就有着延绵不断的思想渊源。如《诗经·魏风·硕鼠》中对乐土的向往,《老子》对“小国寡民”状态的推崇等,都可以看作是陶渊明“桃花源”的思想资源。而本篇应该也算是受“桃花源”思想而产生的文学作品吧。但本文令人费解的地方在于:唐高宗李治虽无大志,却是一位不信方士、长生之术的皇帝,为什么会出现以他统治盛期为故事背景的作品,无处考究。

三、织女的爱情

卷第六十八郭翰篇:……仰视空中,见有人冉冉而下,直至翰前,乃一少女也……翰整衣巾,下床拜谒曰:“不意尊灵迥降,愿垂德音。”女微笑曰:“吾天上织女也。久无主对,而佳期阻旷,幽态盈怀。上帝赐命游人间,仰慕清风,愿托神契。”……翰戏之曰:“牵郎何在?那敢独行?”对曰:“阴阳变化,关渠何事?且河汉隔绝,无可复知;纵复知之;不足为虑。”因抚翰心前曰:“世人不明瞻瞩耳。”……后将至七夕,忽不复来,经数夕方至。翰问曰:“相见乐乎?”笑而对曰:“天上那比人间?正以感运当尔,非有他故也,君无相忌。”……经一年,忽于一夕,颜色凄恻,涕流交下,执翰手曰:“帝命有程,便可永诀。”遂呜咽不自胜。
秦观《鹊桥仙》下片:“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后一句可以说是表示爱情中的男女哪怕暂时天各一方,却仍心愿天长地久的宣言。它的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四大爱情故事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动人情节。对牛郎织女而言,每年的七夕,便胜过人间无数朝暮厮守的夫妻之幸福。但本篇中的织女却在人间闲游之时找到了平凡的爱情:再也不用忍受相思而不得见之苦,能够拥有人间平常夫妻的幸福生活。由此可见她对人间的向往的强烈。同时她在追求真实感情上的大胆,古代社会中应当也是不多见的。初看时竟会觉得不可理解,细看时更多的是钦佩与感慨。这种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的精神,无论任何时候都是应该拥有的。只是她爱情步道总是那么短暂,不可以赖着不走。
以上三方面只是在阅读《太平广记》这部趣味性很强的类书之时一点思考,没有逻辑上的关联。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在此书中都可觅得其踪影。于是,正统文学之外的其它文学形式在这里,得到了梳理与整合。它的博大,还有待进一步地阅读与發現。
参考文献:
《太平广记》(上中下) [宋]李昉 岳麓书社 1996-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