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学管理基于工学结合教学管理革新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34792 浏览:1586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科学、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是高职院校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良性机制的基础,更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被作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这种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不适应。本文结合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推进教学改革与管理的实际,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系部如何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进行了研究,也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建立相关机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职教学教学改革工学结合实践探索
1.引言
教学管理的过程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即教学管理是一种行为过程。自高职教育诞生以来,高职教学管理体制一直处于探索、改革过程中,经历了初始、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现有文献浩如烟海,已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纷繁的学说。但从实际操作层面,从可供实际工作借鉴的角度研究教学管理却摘自:毕业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寥若晨星。因为这很困难,教学管理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规章的统辖下因地、因校制宜,不可能整齐划一;虽然制度、规章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但实际操作是常变的。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2006年,教育部颁布有关文件中再一次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流方向。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管理的新要求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对于工学结合,一般把它理解为学校学习和岗位工作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和部分时间在企业工作,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质就是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课程教学与岗位工作对接,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使人才培养满足社会服务、生产一线岗位的实际需要。
工学结合的基本特点:一是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二是企业参与了育人的过程;三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四是具有两个不同属性的教学场所。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管理,工学结合人才模式对教学管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教学管理的灵活性要求更高。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育人为主要特征,学校与企业都是教学场所,学校与企业的不同性质要求教学安排具有灵活性,以适应学校与企业各自不同的运行要求。教学管理制度也必须同时适应学校的特点和企业的运作,才能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教学管理制度既能符合学校专业课程教学规律,又能满足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教学的合理安排。
(2)管理制度要求更具科学性。
尽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世界职业教育史上已有近百年,但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仅有十余年的时间,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也不足十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仍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中。因此,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必须与时俱进,管理制度必须随新模式实施而调整,才能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办学方向。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在以适应学校与企业两个教学场所的教学管理为目的,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上。工学结合教学管理的特点是科学地组织、协调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属性的教学场所的教学组织,充分整合学校与企业的教育资源,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宗旨,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3)教学管理必须与企业的运营模式相适应。
工学结合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企业参与了育人的全过程。因此,教学组织必须适应企业的运营模式,与企业运作协调一致,否则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为确保学生到企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的管理组织及其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生产运作的模式,使实践教学安排与企业生产、营销过程相适应,才能避免发生教学事故的出现。

3.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通过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实施,高等职业院校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力度、课程体系建设等。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全面进入内涵建设时期,内涵建设的核心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既需要教学条件的保障,又需要规范的教学管理。当前有很多高职院校在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仍然按照传统的“本科压缩式”教学管理体制,还没真正转到“能力本位式”的教学管理模式上来,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管理方式规范性不强,职责不清;教学计划制订有一定的随意性;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力度不大;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渠道不畅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健全。深层的问题有: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后的课堂组织与管理松散、目标不够明确。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粗放;“技能+知识”的考核考试模式运行和管理不规范;课程改革与建设长效还没建立;现行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教学管理为例,实训室使用率不高,这既与师资队伍职教能力有关,又与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有很大关系;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没有具体的考核规定,学生实习实训目标不明确、组织纪律松散、在实训实习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基本素质的要求没有实现;随着项目化(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予以规范等。基于分析和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发现的问题,本教改选择了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机制体制和制度建设进行研究和探索,已解决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存在的教学管理薄弱的问题。

4.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改革的内容

本文结合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推进教学改革与管理的实际,主要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系部如何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建立相关机制提出建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现行教学运行体制进行分析,完善适应工学结合教学需要的教学秘书、专业主任、实训主任、教学建设与管理负责制等教学管理运行体制。
(2)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实施项目化(工作过程)等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计划安排。主要打破传统教学时段的教学安排方面进行的设计和分析。
(3)运用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即教学做一体化运行模式。
(4)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制定相关制度。
(5)以机电系电类专业和汽车专业为例,进行集中顶岗实习和分散顶岗实习的有效管理模式、考核模式,并设计出管理模式和配套制度。
(6)建立学校、企业、社会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和运作模式,提出需建立的机制建议。
(7)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分析,提出教学质量标准建议。
(8)根据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议及内涵要求,为校级层面和我区其他院校建立相关制度提供参考。
以上几个方面主要解决了教学过程中当前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实战、企业与学校无法实现实质性整合和结合的问题;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后,管理运行模式不能适应“教学做”一体化需要的问题;实训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评价存在的不规范、不系统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理论不够,实践不强,素质不高”的问题,使高职学生真正成为“会思考,能实战”的人才。

5.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基础

本文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源于: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系作为研究和实践对象,其实践基础有以下几个特点。
(1)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有一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一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和一个自治区改革试点专业,重点和改革试点专业大力推行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结合课程建设,同时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实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现实案例基础。
(2)参与本课题的项目成员是专业老师,也是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同时也都参与了重点和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有的主持了专业建设方案的制订,有的主持了实训室(基地)的建设,大部分教师都实施了工学结合的实训实习教学改革,在工作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发现了诸多管理上的问题;另外,课题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专业课程实践(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教学模式改革论文7篇,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正在推进以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机电系支持本课题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理论提供实践探索条件,即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在机电系的教学管理改革中作为试点实施,并在试点实施中进行跟踪评价,不断完善本课题研究成果,使本课题研究更加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系统性。

6.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改革的主要特色

(1)建立适应高等职业院校工学结合需要的全新的教学管理有效运行模式。
(2)研究分析并制定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制度及标准。
(3)以我院机电系为例,采取实证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具有实践性。
7.结语
本教改项目通过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研究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清晰定位研究与分析,提出建立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需要的管理机制体制建议、制度设计参考、考核标准核心内容等,相关研究成果已作为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教学管理改革的参考并试点实施,目前实施效果良好,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部分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最后形成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教改成果。
参考文献:
林小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
丁金昌,童卫军,梁耀相.基于“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8(8):72-73.
[3]王丽婷.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8):42-44.
[4]胡洁.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变革[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3):69-72.
[5]许志跃.高职示范性建设中“工学结合”教学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探析——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