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大智慧小细节,大智慧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30716 浏览:1435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问题的提出

但凡说起历史课,往往是学生摇头,望风而逃;教师叹气,望生兴叹。历史科几乎成了枯燥乏味、陈年旧事、呆板晦涩的代名词。细究学生头疼的原因,无非是时间太多又乱、事件人物混乱、历史课堂缺乏新意等等。我们不禁要问了,历史科目乏味,为什么我们观看历史剧时反而津津有味、回味无穷?为什么《百家讲坛》《百年中国》等历史类节目备受追捧?因此乏味不在历史本身,而在于学习历史和讲授历史的人,在于我们的历史课堂。新形势下我们的历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实现质的飞跃。为此,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借助新课改的东风,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总结出“小细节,大智慧——还学生一个鲜活的历史课堂”。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大舞台”,历史教学中同样如此。课堂内外,我们只有关注细节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飞跃,才能给学生一个鲜活的历史舞台。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更新理念,关注个性,再谈历史科目的趣味性、重要性和实用性

开学伊始,尤其是初一新生,让他们明确什么是历史,历史学科学习什么,学好历史有什么用。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历史使人智慧。”告诉学生历史是真实客观的,是绚丽多姿的,也是扑朔迷离、跌宕起伏的,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对话、交流。比如说在古代我们称罗马帝国为“大秦”,而现在的罗马又是个怎样的概念呢?为什么西方国家称我国为“丝绸之国”,这与什么有关系等等。让学生明确学好历史能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学到许多知识,学会思考,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懂得许多道理,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生活,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人,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2.关注兴趣,让学生做历史课堂的舞者,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关键所在。第一堂课就要让学生在心里刻下历史的烙印,让学生不仅喜欢你,还要喜欢你的课堂。我习惯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形成个人“问题引领,快乐课堂”特色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单要有新意、有创意、有意义,还要有层次、有梯度。比如,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先跟学生共吟的《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引出问题“你知道的英雄人物有多少?”进而引出人类历史的分期、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并借用网上风靡的“菊花台”版《朝代歌》,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
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继往开来。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就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听完朝代歌,学生的兴趣高涨,跃跃欲试,我趁机引出了新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3.把握脉搏,关注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历史课堂中扬帆徜徉

好的先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学生都会记日记,某天某人干了某事。我把历史学习概括为“4W1H”,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怎样(how)。
(1)时间有先后,来龙去脉理清楚。有些时间需要学生记忆,而有的只需要明确大概时间,能排列出事件的顺序就可以。教师要告知学生对不同时间记忆的具体要求,以免产生过多麻烦。(2)地点有东西南北亚欧非。首先要结合地理知识,其次需要注意某些地名在古代和现代代表不同的概念或地方。比如对于汉朝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征途中的主要事件、经济特区的设立,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记忆的方法。(3)人物是主角,事件很关键。任何事件的发生总有那么一个或几个主角。而学生往往会出现对事件、人物、朝代、国别“乱穿越”的怪现象,常常让人啼笑皆非。(4)评价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一定要客观,要坚持“史论结合”和“置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两大原则。

4.不唯形式、百花齐放,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历史,感悟历史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有着独特而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开展辩论会会、编演历史剧、观看历史影视作品、举办小型历史专题展览等。我的历史课堂也会根据教学实际,时而插入爱画历史、爱话历史、爱播历史、爱猜历史等小环节。
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用沁人心田的感化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比如给学生播放爱国曲目《国家》,观看《开国大典》《港澳回归》视频等,让学生更真切地感悟那段历史,加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
5.联系现实,关注热点,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时代已经远去,我们要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新时代青年。“以史为鉴,史为今用”是历史课堂的理念。不能学以致用,学得再好、记得再好,也只是徒劳而已。比如对三次科技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革命谈启示,可联系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学习欧盟,可联系当下的欧债危机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关注了时政,又提高了能力,明确了责任和义务。
总之,教师和学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历史课堂不再呆板,营造一个鲜活的历史课堂。还需要社会、学校、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步调一致,共同关注每一个细节。关注历史,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生活,关注未来,只有这样方能真正理解历史、重视历史,做到史为今用,拥有智慧。
(作者单位 祝月云: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龙泉中学 孙洪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综合高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