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折射《走一步,再走一步》折射教育策略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32008 浏览:1453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也是磨练出来的。学生的成长,需要必须的历练;需要真诚的安慰,真诚的鼓励,耐心的引导;还需要适当的“诱惑”。磨练能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安慰能使学生紧张、恐惧的心情平静,鼓励能激发学生的昂扬斗志,引导能使学生少走弯路,诱惑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实践;安慰;诱惑;鼓励;引导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认为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但是,光靠表扬来教育学生,也许方法太单一了。更何况学生的个性、境遇不同。仅用一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很难有说服力。
每个教师都要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所采用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可能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同。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及所遇到的事情利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 对其进行教育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因材施教,才能奏效。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专业心理学家——莫顿?亨特的作品。文中写的是作者自己八岁时冒险、脱险的故事。这个故事,使我领悟到了一些关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方法。
1实践式
莫顿?亨特小时候很想跟其他小伙伴一样活泼勇敢地去玩耍、游戏。但他自出世以后,八年来一直有病,而且他“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因此他只能玩弹子这类安全的游戏。
不过,当他听到最要好的朋友杰利的 “来呀!”“别做胆小鬼”的叫喊后,还是“一面应着‘我来了!’” “一面跟着他们跑”。
小莫顿?亨特在伙伴们的激将之下,跟大家一起去爬悬崖了。如果没有朋友的激将,小莫顿?亨特很可能不会去冒这次险。如果他不去冒这次险,他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冒险,什么是刺激,只得一辈子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也就不可能成为后来的作家、专业心理学家。
俗话说:“三岁看到大,七岁看到老”。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习惯、个性、意志和品质是从小就培养成的。如果小时候就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个性、意志和品质,那么长大了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勇往直前,不会被困难打倒。
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应该让学生去动手,去实践,而不是因为担心遇到麻烦,就不去做事,就逃避问题。即使遇到问题了,遇到了麻烦,积极主动去解决不就得了,没什么不得了的。
如今,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遇到了很多“危险”的事情,让老师们无所适从。上体育课,不敢让学生做运动,有的就连跑步都放弃了,怕学生磕着、碰着;上美术课,不敢让学生到野外去写生,怕出意外事故;上实验课,不敢让学生自己动手,怕药品弄伤学生……这些所谓的危险,让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让学生的特长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不是老师们没水平教,也不是老师们不愿意教,而是很多所谓的安全事故让老师们怕了,让老师们不敢去教了。因为只要发生事故,相关老师就要遭受责罚,老师们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和名誉,不得不采取“安全”教学法。学生的身体安全得到了保障,但他们的心理安全、特长安全得到保障了吗?笼子里的鸟很安全,但它们会逐渐失去飞翔的能力;温室里的花很安全,但它们不知道严寒和酷暑是啥滋味。因此,我认为,不是所有“安全”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很多家长都在叹息:“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很严重?”其实就是给他们的实践机会太少了,探索能力太弱了,束缚了他们的能力和特长的发展。
2安慰式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老师的安慰是非常重要的,它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莫顿?亨特爬到悬崖上,不敢下来了。正当恐惧和疲乏使他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的时候,好朋友杰利叫来了父亲。父亲来到悬崖下“带着安慰的口气说:‘下来吧,孩子’”。父亲看到悬崖上的孩子,为什么不生气,不骂孩子,而是还用安慰的口气跟孩子交流呢?我想: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的心理不至于太紧张而摔下悬崖。这情景让我明白:越是危险的时候,越要冷静;越是恐惧的时候,越需要安慰。
我在教学这个问题时,就问学生:“如果是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父亲会怎么做?”有的说:“你找死呀,爬那么高。”有的说:“你这兔崽子,尽给老子添乱。”有的说:“别动,爸爸抱你下来。”还有的说:“你跳下来吧,我在下面接着。”
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感慨万千,让既是母亲又是老师的我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家长的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老师的言行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都应该用积极的、阳光的方式去安慰他们,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不要给孩子的心理留下浓浓的阴影。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呀!
3诱惑式
父亲来到悬崖下,先是安慰了紧张、恐惧、疲乏的孩子,然后说:“晚饭做好了。”此时,父亲为什么要跟孩子说这样的话呢?我认为父亲这样做,是为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消除他紧张的心理,使孩子一想到香喷喷的饭菜就忘却心中的恐惧。
好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教孩子学走路时,有的孩子就是站着不动。其实不是源于:论文网www.618jyw.com
他们不想走,而是怕摔倒。爸妈只得想出招术来引孩子走。于是,他们会拿来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零食放在孩子的前面,孩子看到心爱的东西,就忘记了恐惧,就会慢慢的挪动身体,一摇一摆的走过来。爸妈的诱惑成功了。
小孩需要诱惑,学生需要诱惑,大人也需要诱惑。只是看你面对什么样的诱惑和你如何去面对诱惑而已。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也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些必要的“诱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期末考试,考到年级前十名的,给予什么奖励;期末放假时,全勤的,给予什么奖励;一学年下来,在班上做好事最多的,给予什么奖励。
这些诱惑,既可以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可以帮助班主任管理学生,还能使学生品学兼优,这是一箭三雕的好事,干嘛不试试呢?
4鼓励式
鼓励是一支潜力股,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励的方式很多,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语言的,有动作的,有表情的等。无论什么样的鼓励,都会产生一定的效应。
小莫顿?亨特遇险,父亲指导儿子走下悬崖时所说的“你能办到的”“好”“很好”,就是用语言对儿子的精神鼓励。让儿子顿时有了信心,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男子汉,这点危险算什么,我一定行。
面对遇险的儿子,如果父亲对儿子不是鼓励,而是一顿责骂、数落或打击,我想这个孩子一定很难自己走下悬崖,一定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在当今教育教学中,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我认为鼓励比打击、责骂更有效。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吃软不吃硬的,都喜欢鼓励这种糖衣炮弹。既然是这样,老师们为什么不多给他们一些鼓励,也许能让他们尽早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价值。正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也许过多的鼓励,会让人虚荣。 但“虚荣是把双刃剑。”虚荣得恰当,就会让人主动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虚荣得不当,就会让人沾沾自喜,走向堕落的深渊。
5引导式
合理的引导,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
父亲来到悬崖下,安慰了一下儿子,就着手怎样引导儿子走下悬崖。“听我说吧,” “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现在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父亲一步一步的小心的引导,小莫顿?亨特一步一步地走着,终于成功地走下了悬崖。可以说,没有父亲的引导,小莫顿?亨特绝对不会走得那么顺利。
在老师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危险”或困惑。此时,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该是指责、打击、嘲笑或侮辱,而是耐心的引导和指点。有人说:“我很年轻,需要你的指点,但不需要你的指指点点。”因此,真诚的指教,是任何人都能接受的,但恶意的讽刺或嘲笑,则是让人无法容忍的,甚至会引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老师要正确的、及时的引导孩子成人,然后才能成才。
综上所述,要想孩子成功,要想学生优秀,就得想尽办法,绞尽脑汁去学习,去取经,去思考。根据具体的对象,采用具体的方法。正所谓教无定法,但有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