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机智机智课堂,演绎精彩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4330 浏览:133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的能力,即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教师能灵活而巧妙地处理这些"偶发事件",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机智;偶发事件;精彩;应变能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21
课堂犹如一个大舞台,每天上演着不同的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材是剧本。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诗,随时会有不确定的因素带来新的生成音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与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他们提出的问题和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的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产性资源,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善于抓住课堂上每一个这样的契机,把"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
有一种教育机智叫"顺水推舟"
(课例)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记得有一首歌中这样唱到:'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阳光',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回答:"鱼儿离开水一段时间以后就会死亡,没有阳光,植物生长就很难,也就不容易开花结果。"
"对,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在这样的导入语后,我们开始了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教学。
本堂课要求学生设计出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方案。由于鼠妇在我们校园比较难以找寻到实验所需的数量,并且容易死亡的原因,这个实验原本只打算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解,并不进行实际的实验探究。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遗憾。和学生讲完本节课的安排后,引起一片叹气声,我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学生的失望。我只能安慰说后面还是会有好几个实验可以做的。
我在重点强调了实施计划量的控制和设计对照实验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了探究方案的设计。我便开始巡视指导。由于不能真正做实验,只是理论的探讨,所以有很多同学都没有太高的积极性,讨论不是很热烈。
这时,有一个平时比较调皮、大胆的学生举手了。
"你有什么疑问?"我走过去问。
"老师,我们可不可以不做这个探究实验?"
"为什么?"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并想到这个探究是一个重要的生物技巧学习,怎么可以不做呢,这同学也太胡闹了点,心中隐约有点不快。
"我们刚才讨论想探究其他问题来说明非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原来是这样啊。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探究的目的不就是要训练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吗?况且新课标也要求学校结合校园的实际情况做出改变,既然不可以用鼠妇,那就用别的材料。"我心中一阵窃喜,也许可以有意外的收获。
"请把你们想探究的问题说出来听听,看看是否可行。"
"夏天,下雨过后,地面就会出现很多的蚯蚓,特别是有大面积积水的地方。我们想知道是不是土壤的水分可以影响蚯蚓的生活,让它们跑到地面上来。"这个同学说完后,眼睛一直焦急的望着我,等待着我的反应。
"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组想探究的问题能说明非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吗?"
同学们纷纷举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表示了肯定。可能是受刚才那位同学的启发,又有一些同学提出了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
"老师,可不可以不要探究和书上一样的问题?"从几个同学的表情上我已经感受到他们是那么的急切等待着我肯定的回答。我笑了笑。
"同学们,我允许你们对探究的问题和方法有不同的选择,但是老师有两个要求:一要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二在探究过程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如何控制变量,如何设计对照试验。"
话音刚落,班上立即响起了欢呼声,学生们的讨论热情也高涨起来。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开始了。我心中偷着乐,果然有了新的发现,以后可以有更好的教学题材,或许可以开展实验,看看这节课能不能找到合适、可行的探究材料。
因为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课题的探究中涌现出很多的奇思妙想,用科学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探索成了这节课上学生最大的快乐。我也从其中感受到了另一种快乐和触动。
这次的意外,让我开始陷入了反思。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具有个性、生动活泼、会思考的人。在教学活摘自:写论文www.618jyw.com
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老师的"传声筒"和"录音机"。所以,真正有效率的教学总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情景氛围的创设。
有一种教育机智叫"峰回路转"
在探索"光对面包虫的生活是否有影响"的试验中,由于装面包虫的实验盒子是临时简单制作的,在拐角处粘合的不够,有缝隙。按照实验预设,明亮处的5条面包虫原本是应该全部爬向黑暗处的,结果很多同学观察到面包虫并不是爬向盒子黑暗的一端,而是基本全部都爬到拐角处的缝隙中。
生:"老师,面包虫病没有爬向黑暗的那一半盒子,是不是光对它的生活没有影响?"
师:"那你观察到它们都爬向哪里了呢?"
生:"全部都躲起来了,黑暗处那一半的虫子也躲起来了。"
我一开始也被这种现象所疑惑,后来突然想到,由于我们盒子所形成的明亮处和黑暗处的对比不明显,都有一定的亮光,所以面包虫反而自己发现并爬向更黑暗的地方-拐角的缝隙,这更能说明实验结果。接下来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出答案了。
师:"同学们想一想,黑暗和光明有明显的界限吗?为什么虫子全部都躲起来了呢?"
同学们想了一想
生:"没有。都很亮。"
师:"盒子里有没有更黑一点的地方呢?"
生:"哦,缝隙,更黑。"
师:"那面包虫都爬向缝隙到底能不能说明它们喜欢黑暗环境呢?"
生:"能"
师:"那我们的实验结果,光对面包虫有没有影响呢?"
生:"有影响。"
分析完这个现象后,我们还讨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并讨论出一系列实验的改进措施。虽然偏离了备课的预设,但是结果却更好,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参与性更高。
备课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预设的同时要对偶发的事件做好充分的准备,或者说把偶发事件作为预设的一部分,要有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的办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把它转化为可贵的教学资源。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有较好的责任心、较高的业务水平、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正如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无论教育者是怎样的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是很难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上
出现了意料之外的情况,老师可以而且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提供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
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汪忠.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汪忠.走进课堂-初中生物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4]郑金洲.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