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方略我语文课堂方略情随文动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5886 浏览:197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悟出了一个真谛:一个对语文学科缺乏热情的人,一个没有语文教学的人,一个不能付出真情去交流的人,是不可能历练成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是理性的思考者,又是情感的传播者。真真切切地把语文课上得入情入境,情随文动,整个课堂气氛四射,风生水起,需要教师大量的情感投入。
关键词:教学经验;情感投入
1002-7661(2013)02-030-01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让我悟出了一个真谛:一个对语文学科缺乏热情的人,一个没有语文教学的人,一个不能付出真情去交流的人,是不可能历练成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是理性的思考者,又是情感的传播者。真真切切地把语文课上得入情入境,情随文动,整个课堂气氛四射,风生水起,需要教师大量的情感投入。那么,如何让情感因素的介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方略。

一、教师要用“情”感染学生,做到以“情”促教

1、以热情投入教学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以情动情”的感染性特征。在语文课堂上,要是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验,师首先要求自己具有积极的情绪感受。一个充满生机与热情的课堂,教师必须要自己的镇山“法宝”。我的“法宝”就是热情地体现。十余年来,我总是如同执教一堂堂评优课一样,用自己的一腔热情去感染学生,用真切、和蔼的表情,真挚、温暖的语调去诱发学生。既是智慧与技能的结晶,更是教师对教学热情的投入。
2、用感染学生 学生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就能够能够自发地感悟课文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情”动其中,方可感动学生。
若要学生心动,教师必须先动情,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先出示总理得遗像,然后用投影放映一组感动人心的“十里长街送总理”画面,让体感知,再配以如诉如泣、极富有情感色彩的文字描述,最后教师澎湃,放开歌喉唱出有关周总理的歌曲,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感知后,教师充满地诉说:“同学们,这是三十年前的事情,我们都没有经历那叫人悲痛,令人心碎的日子。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这是教师所能感染学生的。
3、用真情促进交流 教师和蔼可亲的微笑,温和诚恳的声调,会给课堂带来愉快地气氛。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当然,教师的表情应该体现出你对学生的真情,应该是真实性和教育性的统一。因此,教师的语言也要有吸引力,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语文课堂教学要洒脱自如,语言要形象、生动、有趣。
我认为,语文课堂中如果教师能够“情意浓浓”,当你把炽热的“情”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孩子们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传递的一切。

二、学生深受“情感”熏陶,达到以情促学

1、培养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感知体悟 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所以说,语文不但具有工具性,而且有情意性。一篇好的文章总是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没有情的文章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般。而许多文章都在作者如注的灵感下诞生的。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不仅要投入投入自己的情感,同时更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作者运笔行文的情感踪迹,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使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鼓励学生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扎实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2、用情感激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618jyw.com

发兴趣,乐于学习 情感和兴趣是相通的,人们对有情感的东西都很容易产生兴趣。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入情”也就是有了兴趣。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占了较大的比例,这些课文中都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如果学生学时能有所悟,就很容易与课文的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旦“乐学”,享受到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语文。因此教学设计要与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启动智力飞翔的羽翼。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等方面的功能。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良好地推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作用。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如能以充沛的情感为纽带,启动学生用心触文本的真境,那么,语文课将走进一个其乐无穷的妙境。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倡导的三维目标之一,课堂教学恰到好处地介入情感因素,对提高语文课堂效果有着难以估量的发展空间。值得我穷其一生去实践,去探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