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革新意识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14872 浏览:605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
关键词:培养;创新思维;合作精神
1003-2851(2013)-01-0045-01

一、通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有效的诱因和情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创造思维过程产生直接需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提出贴近学生思维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1.联系生活,体验实践,激发创新。如《人民币认识》教学时,创设“小银行”兑换活动情境。师:1元可以换成10角,1角可以换成10分,有几种换法呢?现在请同学们亲自到“小银行”去换一换,好不好?第1组是工商银行,第2组是建设银行,第3组是农业银行,第4组是中国人民银行。(边说边给指定的组发各种银行标志的小纸牌),其它组的同学当顾客,到“小银行”去兑换吧!同学们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动脑筋,想换法,一种比一种更新的换法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在这样求真的探索情境中,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功能展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开积极的智慧活动,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换法,数感强的就换得快些,换法多些,数感慢的就换得慢些,换法少些。但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掘,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2.营造机会,主动探索,促进创新。如:上面讲到的兑换1元币的问题情境,作进一步说明:把1元币兑换成一个5角币,其余的既有角币,也要有分币,根据顾客的要求,你如何兑换?学生在思考之后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兑换方法。当老师再次提出:要充分利用角币,而且角币、分币的个数要最少。这时学生的思维马上向深层发散,创新性的思维火花开始碰撞,在众多换法中择优:1个5角币,2个2角币,2个5分币。这是同学们经过动脑、动手操作实践的成果,是老师的设计情境所在,是激起其创新动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所在,这是在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条件下而取得的收获,其中蕴含着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
3.突破常规,开放教学,培养创新。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认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勇于探索,敢于挑战的精神。开放性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发展数学问题,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这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思想。
4.社会实践,拓宽思维,深化创新。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应用的广泛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密切联系儿童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并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可以深化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从有疑到创新也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胆质疑,勇于解疑,勇于创造是一种宝贵品质。
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讨论,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达到知识的内化。如看图作文《该怎么做》讲小松打破花瓶后该怎么办。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认为小松不告诉爸爸可能会被责骂甚至挨打,有的认为小松告诉爸爸也可能被责骂或者挨打。作为教师,我没有立即介入讨论。延迟评价会引发生深层次的思考:如果我是小松我会怎么办?学生能够把自己带入问题情境,参与思考,发言的越来越多。有的说只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爸爸就不会打我们;有的说我们要当诚实的孩子,不能说谎。这样,老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寻找高质量问题、高质量答案的同时,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三、通过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只不过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什么创新可言。因此,其知识更新的“内化”程度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教学中如果养成合作的习惯,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而且增强了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也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那如何通过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呢?

1.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交流氛围

2.合作学习必须正确引导。

3.潜入学生心灵,对每个学生都给与期待

四、通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构建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产生“新的结果”。首先教师在培养创新意识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激发作用是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发展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有一个与时代步伐相融的新教育思想。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教育观念,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教学,而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成为不断进取,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