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作文教学中唤醒学生革新精神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11775 浏览:464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把“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作为重要的目标。一些学者认为:“写作是语文学习中最具创造性的,即使是‘旧’的思想和第二手资料,也能为它们创造一种新的,而且是唯一完美的表达方式……”①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顺应时代的要求,把培养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发展创造能力放在首位。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第一,善于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学生的思维蕴藏着无限的求新潜力,但它不是学生自发地迸发出来的,而是需要教师的科学引导,才能诱发出来。在写作活动中我们执教者应该把学生把这些内在的、潜藏的能量释放出来。
首先,作文要紧扣生活,即作文的命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写作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美国的威廉·W·韦斯特认为创造性写作有三个方面的标准:真诚、有感情和富有创造性。要达到这些标准,就要在作文命题上注意避开陈旧俗套的老题目。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出一些比较灵活、容量比较大、富有启发性和批判性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教师在安排写作训练时,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有了真切的生活感受,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2009年是建国60周年,各大媒体对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变都作了详细的报道,我们的学生从中获得了许多直观的认识,为此,我要求学生以“变化”为话题,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由于学生有真切的感受,有内容可表达,就激发了他们写作创造的,文章也就能轻松完成,有两篇优秀作文被《创新作文》录用并发表于2009年第三期上。
其次,要引导学生参与作文教学过程,让他们有更多的表现创新机会。写作是个体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思维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拥有作文的主动权也是天经地义的。学生的思想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教师与学生的生活、思想毕竟有距离,而学生生活在集体中,他们的思想情感往往息息相通,让学生参与文题设计,可以唤起较大范围人群的共鸣,从而激起他们表达创造的。
给他们命题的机会,这样才能把写作训练和学生的生活真正地联系起来。做法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命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遴选,最后确定认同感较高的文题让大家写作。例如:有位同学提出了“心态决定命运”的话题,这正折射出时下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学生如何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学习生活的精神状态,这一话题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并以此为题进行作文。大家各抒己见,学生智慧的火花从中迸发出来。也可以允许学生随机命题,将这一工作常态化,让学生经常有参与的机会。
作文过程指导时,也应引导学生参与。如在指导学生训练某一写作规则时,传统的方法一般是教师提供相关范例,再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练习;我们却是提出要求,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例文,并作评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能力;在搜集素材训练时,发动学生搜集整理材料,培养其处理信息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作文评改中,也放权于学生,让他们在这一环节上展示才情。
再次,要给他们思考创新的空间。写作是需要一个思考过程的,一蹴而就往往难以成就佳作。教学中,我们常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和愉悦的构思心境,不主张学生过早地进行为应付考试的当堂作文,而是侧重过程性,引进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从审题立意、搜集材料、构思行文、表达成篇等多角度展开,让他们有充分表达的机会。
第二,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灵光。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不是缺少创新,而是我们缺少发现创新的眼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的智慧不一定是以成篇出现的,它往往散落在字里行间或某一部分,或在作文过程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在作文指导和评改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可能是一段文字写得精妙,可能是一句话写得优美,也可能是一个字用得准确恰当。例如,一位学生在评价同学的作文时,写了一个很有创新精神的评语:“黛玉本自仙草生,化作人形报君恩。落花无情江自流,空余众人嗟叹声。提笔研墨美文成,足见阁下有才情。再接再厉酿佳句,企盼再读君美文”。这一评语不仅恰当地评价了文章,体现评阅者的评改能力,而且也展现了他的创新和创新思维。对此我们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要做有心人,要善于发现、搜集和整理学生的闪光处、创新点。教师可以把学生考场作文中的佳作保存下来,把学生的准确的用词、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优美的文段甚至篇章复印下来,以便为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供范例等。
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还要善于欣赏。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满怀热情地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沿着成功的方向更加努力。叶文玲的那篇《我的“长生果”》,当作者“看到老师用红笔圈出我写的月亮‘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这段文字,说这个‘嵌’字用得特别传神时,我脸红了”,那是因为老师对“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的一种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处或亮点就是学生创造思维的结晶,教师应及时地加以肯定、赞赏,如通过评语来赞扬,通过在公开场合的展现等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以维护学生的创造热情。对于好的作文素材,教师可汇编、印发,并署上搜集提供者的姓名,一方面供大家方便使用,另一方面也肯定学生的劳动。这样不仅鼓励作文作者,也激励其他同学认真评阅同学的作文。
此外,还可适当地放大,扩大其创新成果的范围,既给他人以借鉴,也使其创新的幼苗得以健康成长。
第三,善于搭建创新的平台。人的创造性活动的成果总是期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认同,而这一认同又会激发起其更大的创造热情。心理学研究成果证实,成功体验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变得更坚强自信。学生对待作文也一样,只有不断的获得一种认同感,他们的创造热情才能得以维持,并引发新的创造动机。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回忆他们写作方面的进步时,都认为张贴、展示、发表习作对激起他们的写作创新的愿望起过重要的作用。著名作家柳萌回忆说:他的第一篇作文发表在《天津青年报》,是他真正迷恋文学的开始。林冠夫先生回忆说发表第一篇稿子让他兴奋不已,并对他后来走让文学道路产生影响。可见,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提供更大的舞台。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作了努力和尝试。一、在班级范围的展现。在作文指导课上,让学生朗读自己收集的素材、例文,谈自己对材料的处理意见;谈自己的立意取向和构思。利用作文讲评课让学生朗读自己优秀的作文并谈感想;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在班级中张贴展示等。二、在全校范围展现。可成立文学社团,借机刊登学生的优秀作文;可在一定范围内将学生的作文结集成册,供学生相互传阅;或在学校的墙报或宣传栏开辟一块专栏来张贴。三、在社会范围内。利用征文比赛、作文竞赛,展示他们的创造才能;推荐发表,教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师要多了解有关学生的报刊,然后有针对地投稿,以使学生的作文能得以刊发。四、利用网络技术展现。让学生把自己优秀的文章打印成电子稿,发送至网上博客里,或一些网站。
通过这些方式手段,还可以克服学生懒惰抄袭的毛病,让他们逐步自觉地养成创造的习惯。
总之,培养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目标和归宿,作为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我们责无旁贷,以上是笔者多年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及体悟,仅作抛砖引玉,愿它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注释】
①倪文锦、欧阳汝颖 主编. 语文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48.
【参考文献】
倪文锦、欧阳汝颖 主编. 语文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王丽 主编.名家谈语文学习[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韦志成 著.《作文教学论》,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