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人文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26889 浏览:1215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培养新世纪具有人文内涵的人才。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从立足课堂,培养人文素养,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人文内蕴,多维度教学评价,突出人文意识的三个方面来论述新课程下追求人文教育的实践及思考。
关键词:人文教育: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是一座巍峨的文明大厦,更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语文学科是一门飞扬着自然的灵性,生命的丰润,传承着人类文明,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新课标告诉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着眼于人的真善美的教育,体现着人性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改号召,以人为本,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每一个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人文关怀。

一、立足课堂,培育人文素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汉语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

(一)以情为纽带,让课堂洋溢着浓郁的人文色彩。

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一首歌。每一首歌都有它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语文课堂中,师生的情感是流动的,变化的,起伏的,曲折的,它就像一首歌的旋律。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语文课堂应该追求文本、作者、教者、学生之间的多向的情感交流。教师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感受,去思考,去寻找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寻找走进孩子心灵的方式。

(二)活化教学环节,在灵动的学习中渗透人文教育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上,我注意活化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内涵,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放飞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幸福。
(1)以文为本,赏析感悟人文精神。
阅读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挖掘出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人文因素,引导学生对文章字、词、句及有关内容进行赏析,并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加以表现,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能在课堂上形成师生间和谐的“生命对话”,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
(2)入境诵读,心领神会人文情怀。
“言为心声”,充分利用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全身心地诵读,激活语言,让语言所抒发的感情溢出纸面,从而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使之产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
(3)超越文本,创新发展人文光彩。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创造是每个人身上所潜的心理倾向。没有阅读创新能力的训练,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的人文光彩。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中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有利于拓展思维空间,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三)、重视作文训练,培养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言为心声,作文是心灵的窗口。写作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他们的所见所感所悟,都可以通过作文传达出来。同时写作也是学生思想的锤炼过程,可以帮助思考,深化思考,完善思考。

二、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人文内蕴

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失去了吸引力,泯灭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生命的张力;语文教学拘束于课堂内,很少让学生走出课堂,造成学生生活阅历不广,思想简单脆弱,人文素质令人堪忧。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广闻博见,充盈自我的心灵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强烈。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各种媒体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如引导学生欣赏《子午书简》、《百家讲坛》等优秀电视节目,使学生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并内化为自己的一种人格、气质、素养,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悠久灿烂的祖国文化熏陶下逐步形成。

(二)观察生活,培养敏锐的感受力

观察是智慧的重要能源。课文中有的内容是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但他们往往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三)调查采编,提高源于: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语言文字的组织能力
调查活动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如上完《云雀的心愿》,教师可结合当地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设计实地查看,了解我区环境污染的状况;采访小区居民,访问环保部门,写采访稿;设计环保广告语,进行评比,宣传等活动。这些作业,既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此外,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办黑板报、墙报,还可以给语文课文配插图,或办主题鲜明的家庭小报,通过自己确定主题、围绕主题选材、撰稿、剪裁、设计,排版等一系列活动,提高综合的人文素养。

三、多维度教学评价,突出人文意识。

评价不应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应立足于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新课标”响亮地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评价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发展性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评价才能促进人的发展。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在形成终结性评价之前,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指导帮助,并给以提高的机会。可以想见,以人文关怀为基点的评价体系将塑造真正意义上的人。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朱小蔓著:《情感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