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生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5869 浏览:173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为了适应新课改、新课标,我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机;精心选择案例,设计问题;精心设计活动问题等方面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关键词】引导;主动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在课堂上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实践,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技能。这无疑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下面是教者在七年级语文新课标教学中所做的一些探讨。

1. 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优化教学效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开放性。许多译介的外国作品、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等等,都走入了语文课堂。但总起来说,都是熔铸着真、善、美的篇章,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引领学生一起穿越历史、遨游太空:感受月球的凄寒荒芜;领略异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皇帝游行的丑态;追溯人类历史的渊源……在这种心灵相通、情感愉悦的平等、和协的教学氛围中,其效果自然会事半而功倍。

2. 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传统的教育学主张教学要贯彻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原则,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的长远目的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产生努力学习的社会责任感。但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让他们了解预期的学习成果,使他们进行目标清晰的实践活动,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作客观分析,想方设法并最终取得认可,自我提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因此,如果教学目标在授课开始阶段就让学生了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从而将学习目标转变为学习的内在动机。这个动机决定着学生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可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投入地学习。例如,在《春》这篇优美散文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用导语导出:“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抒发感情,用了许多确切、生动的比喻和拟人的句子,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求吧!”这样让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3.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1)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学习。教使得学生探知,学使得学生用知。如何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重要做法就是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讨论,加强师生交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引导学生补充教材以外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以引发学生求知的需要,使他们产生强烈地求知欲。例如,在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时,补充了《最后一次演讲》,使学生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拍案而起,慷慨陈词,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行。并激发学生思考: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和“做”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记述?意图何在?
(2)设置适度的问题,让学生跨越一定的障碍获得知识。
教师备课时,重点不是准备自己如何讲述,而是着重设计如何让学生参与活动。上课时,教师不是当讲解员,而是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组织、调控、引导、让学生当主角,参与探知活动,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索的成功者。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不是学生稍动脑筋就能解答的,不是教师一问,学生就能在书本上画出答案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选择合适的资料和案例,提出有一定障碍难度的问题。例如,在教《伟大的悲剧》一课时,设问: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他们准备充分,意志坚强,为何失败了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查找相关资料探寻问题。这样跨越一定障碍获得的知识才最有意义、最牢固。
(3)重视学生的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在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又发表不同的见解。这些问题、见解是以他们现有的知识为支点,极容易引起同学的共鸣和争论,是教师设计问题的重要补充。因此教师不应为了教学进度而忽略它的存在,应及时的肯定学生所提出的有意义的问题和见解,并展开讨论和探究。这样做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教《两小儿辩日》一文时,当教师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设问:为什么早晨看到的太阳大而中午看到的太阳小呢?有的同学说,早晨地面有云气,透过云气看太阳就好像透过放大镜看物体,所以太阳就显得大,而中午云气消散,太阳就显得小,其实太阳并没有变。而另一同学说,早晨的太阳,只有地平线上一角是天空,其余部分是以树木、房屋做背衬,而中午时,太阳是以大的无比的天空做背衬,所以看起来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太阳显得小些。教师对他们的思考给予了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

4. 精心设计活动练习反馈,拓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活动和练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真正获得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让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课本的基础上,并把握动机进行情感教育、国情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方法和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一个个问题,体验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一堂课不仅要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而且要使学生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发展自我的创新能力,从而促使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收稿日期:2013-03-1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