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模仿让幼儿模仿更给力工作

更新时间:2024-02-27 点赞:3633 浏览:91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幼儿模仿的特点

模仿是幼儿突出的性格特点。幼儿最喜欢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行为,在幼儿园,如果一个幼儿说:“我哥哥给我买了一支”,立即就会有幼儿跟着说,“我爸爸也给我买了一支”“我爷爷给我买了一支”等等。
1.幼儿好模仿的特点和他们的能力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的模仿有动作的模仿和智力的模仿。动作的模仿是随着幼儿各种动作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和他的动作能力的发展有关。关于智力的模仿,皮亚杰认为,主要是一种认识上不分化的表现,即混淆了自己的看法,混淆了自己的活动和他人的活动,由此造成不自觉的模仿,和他的智力发展有关。
2.幼儿的模仿也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他们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
3.幼儿的模仿还和他们的自信心不足有关。有的幼儿因为缺乏自信,所以会去模仿其他人的一些行为,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以此得到别人的认可。
4.模仿表明了孩子和周围人的一种关联。孩子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像他所爱的人,因而在这种渴望的驱动之下,他会喜欢穿着妈妈的皮鞋或者戴着爸爸的运动帽在家里走来走去,无论什么时候他戴着父母的饰物,他都会感觉到与父母之间有种直接的关联。事实上,模仿是对孩子表扬和认可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当你模仿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他将感到自己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和认可。

二、幼儿模仿的作用

幼儿正处在学习、成长和模仿阶段,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然而由于心理很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低,所以往往不能分辨哪些值得模仿,哪些不值得模仿。模仿得好,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会带来很大益处,模仿不当,则会给他们带来坏处,甚至带来危害。
幼儿会模仿电视、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助人为乐。但也有一些男孩子看了卡通功夫片,在幼儿园里喜欢打拳踢脚,个别幼儿还学电影中的打,用积木打出来的到处乱射。一些女孩子看了动画里的美丽公主,在幼儿园里相互比美。由此看来,模仿对幼儿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对幼儿模仿行为的积极引导

1.引导幼儿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

幼儿的模仿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由于他们年纪小,辨别是非能力弱,所以他们的模仿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不是专门模仿好的行为,也不是专门模仿坏的行为,而是从兴趣出发。这样模仿久了,就潜移默化受到好或坏的熏陶,变成道德行为习惯。
所以对幼儿模仿的引导,首先要积极引导幼儿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模仿,什么是不好的不应该去模仿。有一次,我发现一位女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孩子涂了指甲油,我就问她为什么涂指甲油,她说妈妈涂了很漂亮,她也就学着涂。我及时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并告诉她指甲油对身体有害,以后就再没发现她涂指甲油了。

2.引用正确的暗示语形成积极暗示

幼儿的模仿和他们的受暗示性有关。幼儿往往没有主见,常常随外界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见,受暗示性强。比如,当成人问小班幼儿,“好不好?”时,幼儿回答,“好”。接着问,“坏不坏?”他会回答:“坏”。
利用模仿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幼儿在模仿中学习。例如,上课时老师说“看,小刚听课多认真”,顿时就有许多孩子挺起腰来,认真听老师讲课。班杜拉的许多研究都证明幼儿模仿观察到的榜样,是非常有效的。

3.引导幼儿模仿要重在本质

幼儿的感性模仿较强,理性模仿较弱。一般多模仿对象的外部特征的行为动作,而并未认识这些行为动作的精神实质,并未注意学习对象的本质的东西。如班级里一些男孩子喜欢模仿武打的人武功好,真了不起,所模仿的都是他们的外部行为动作,对于铠甲勇士表现的英雄人物热爱祖国、团结互助、锄强扶弱、坚强勇敢、不畏困难、勇于胜利、刻苦学习等本质特征并不了解。所以,我觉得引导幼儿模仿榜样的内在本质特点,促使幼儿模仿行为从感性模仿积极向理性模仿转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才能使幼儿的模仿行为具有明确而积极的道德教育意义。

4.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的能力与他的生长发育和认知能力有很大关系。而我们所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模仿环境”,并且做他模仿的“好榜样”。有一个只有15个月大的男孩,有一天他拿起妈妈的梳子,一下一下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当然,他不是生下来就会梳头的,他很有可能是观察妈妈的一举一动而学会的。
作为家长、老师,要给孩子创造好的模仿环境,要想孩子变成什么样,首先自己应该变成那样,改变孩子从自身做起,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西张幼儿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