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生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13491 浏览:58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概念,首先要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再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正确表述概念,最后弄清相互联系的概念间的区别。
关键词:概念;形成过程;本质属性;联系区别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细胞”,也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掌握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关键。怎样进行概念教学呢?

一、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是用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出来的,教材往往以结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结果,而看不到思维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对思维过程进行分析的高度上来研究和处理教材,让学生充分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比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400÷75、28÷18、78.6÷11,在计算过程中,学生感到这三道题除不尽,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同时小数部分的数字是重复出现的。这时,学生对循环小数的特征有了感性的认识,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的特征:首先要认识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用省略号“……”表示无限的意思。其次要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是: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学生通过算一算、看一看等一系列过程认识了无限小数的特征,从而牢固地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

二、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

牢固掌握一个概念不是一字不差地背出概念的定义,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逐字逐句地进行剖析,从而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比如,教学“平行线”概念时,要对“在同一平面内”和“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进行深入剖析,在黑板上、在桌面上、在一墙面上、在一地面上、在水平面上等都应理解为“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是指把画在黑板上的两条线任意延长(成为两条直线),使学生看到无论怎样延长也不相交。还要用实例证明为什么一定要在“同一平面内”,比如教室左侧墙壁的长与右侧墙壁的高,十字路口两根交叉的电线等,它们既不平行也不相交。同时,还可以举出反例让学生判断: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吗?②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③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从而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本质特征: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二是“不相交”;三是“两条直线”。

三、注意概念的正确表述

数学概念一般都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而成的,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用清晰的语言进行描述。比如,平行线是针对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而言,如,a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b可以说a、b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或a直线平行于b直线,也可以说b直线平行于a直线,但不能单独说a直线是平行线,也不能单独说b直线是平行线。又比如,教学“小数的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就不能说成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弄清概念的联系区别

建立概念时,及时和邻近的、易混的已知概念进行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既可以巩固旧概念,又能加强新概念的清晰度,有助于概念系统的逐步形成。比如,学生对因数、质数、质因数这三个概念容易混淆,可以通过实例帮助学生区别清楚。因数是与积联系在一起的,离开积就不会有因数。
在整数乘法中,积的因数可能是质数也可能是合数,还有可能是1。如6=1×6=2×3,这里的1和6、2和3都是6的因数,其中2和3都是质数,所以2和3都是6的质因数。这三个概念的区别是因数是与积联系在一起的,它不能单独存在,若一个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质因数。质数是对一个数而言的,它可以单独存在。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