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十大中学语文教学中十大德育意识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4586 浏览:11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代社会,尤其是步入市场经济后的今天,中学语文教学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意识的培养。初中语文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对学生进行十大德育意识的培养。

一、爱祖国、爱家乡意识的培养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歌颂爱国主义精神也成了历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古代作家写下的许许多多的诗、词等,就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如唐代诗人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诗中强调的是“不知”二字,然而却是“早知”,借亡国之音——“后庭花”寓托对晚唐统治者淫逸放荡、政治局势岌岌可危的兴亡之感,充满忧国忧民之情,这种爱国主义情怀感人肺腑。而《巴东三峡》、《周庄水韵》、《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岳阳楼记》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三峡、周庄、青海湖、岳阳楼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二、亲情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可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朱自清的《背影》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谱写了一曲亲情赞歌,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感人的力量。《故乡》里“我”和闰土厚重的隔膜造成的悲哀从反面告诉学生友情和亲情的可贵,失去这两样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和友情,回忆曾经错失的或者是忽略的亲情和友情,自然变得格外珍惜和重视神圣的感情。

三、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意识的培养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孩子容易形成孤僻、压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石缝间的生命》更是一首倔强生命的赞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命为环境制约、改变,但强者以自己的拼搏去战胜环境,生命就是拼搏!

四、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意识的培养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俭以养德》让学生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了“要富日子穷过”的道理。

五、诚实、守信意识的培养

诚实、守信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诚实守信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如课文《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就很有教育意义,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而且还增强了法制意识。《期行》、《乘船》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教育学生要守信,不要随便承诺,因为一诺千金。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这些优秀品格。

六、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事实上,历史上的道德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精神,《囚绿记》就是很好的文本。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七、节操意识的培养

经济社会生活中没钱是不行的,但钱也不是万能的。君子生财应该取之有道。人应该有自己的节操,不能为了金钱名利,置礼义廉耻于不顾,丢掉人格、国格,堕落为无耻的罪人。我们完全应该借助教材中如《强项令》、《包拯》、《与妻书》等文章,对学生渗透人格节操方面的教育,使青少年在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中,牢固地树立起礼义廉耻节操的观念,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应洁身自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八、竞争、危机意识的培养
培养国际竞争精神已是全世界德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个人而言,要学会挑战,与世有争。教育青少年懂得社会的进步发展,必然充满竞争,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我们可以借助科技说明文,可以利用影视报刊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培养,使青少年在中学阶段就树立竞争意识,敢于竞争,善于取胜。另外,还要培养学生树立危机意识,《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很好的教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得失。没有危机意识,很容易麻木,不思进取。
九、感恩意识的培养
感恩,作为一种历史传承的美德,支撑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理应被社会广泛地传播和永久地传承。中学语文教材是感恩教育的理想素材。新课改下的新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感恩内容的文章,基本涵盖了感恩自然、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如《三峡》、《沁园春·雪》等就是感恩自然的素材,它们不仅向学生展现了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更告诫学生应该对大自然的慷慨和胸襟抱以感恩的心。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致蒋经国先生信》、《开国大典》等就是感恩国家的素材,这些课文可以培养学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让他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对祖国给予的幸福持感恩之心,努力学习,回报国家。如《捕蛇者说》、《观刈麦》就是感恩社会的素材,课文表达了当时社会的苛捐杂税对人民生活的残害,揭示了当时社会关系的不和谐,使学生联想到现在和谐的社会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恩。
十、人生观的培养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教材中就有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如大思想家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精彩论述中说明忧患意识对于人的生存、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宋代的范仲淹的诗、词中总是蕴含着一种担忧国事、关心民众的忧患意识。这正是我们新一代青少年发奋学习、报效祖国所需要的精神。
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尤其是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德育在教材中的体现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修养。
(责任编辑韦淑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