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革新意识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8167 浏览:259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小的一个e,曾经在26个英文字母里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没想到如今却能掀起巨大的浪潮,使它主宰了一个时代,这就是——e时代。信息社会的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已经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未来世界的面貌时时更新,当代小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早在1984年,同志就提出了“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远大目标。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传统的师生关系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总认为,老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真理的代言人;教师也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受者和真理的继承人。师生关系实质是知识的“授受”关系,学生没有主动求知的机会,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创新精神早已被无情地扼杀了。新世纪的教师担负的责任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种学习,更多的需要老师用轻松的教学方式传递,用愉快的生活方式熏陶。因此,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想创造,进而敢创造。课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堂中,教师应做到:
第一,教师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架子,要以学生的朋友的身份进入课堂,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和他们共同探讨计算机学科中理论知识的疑点难点、共同解决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现象、问题。
第二,要热爱、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在计算机课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创新教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只要有一定的道理,就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一、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方法或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学生在学习中一旦产生了兴趣,就很容易激发自学求知的。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是:学生容易对计算机产生兴趣的萌芽。这时教师应该抓准时机积极引导、扶植、培养学生兴趣。我们应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积极诱发想像与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想像。耐心指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使学生不断提高和发展自我。如教学WINDOWS 的操作系统内容后,学生就会在上课时搞一些“小花样”。如:改变桌面颜色,把图标间距离排列加大等等。这时教师如果一味地批评甚至体罚这样做是不会有好的效果。我主张哪怕是教学进度慢些。也要把这些小聪明“请到”讲台上,给大家介绍“经验”,这样不仅通过学生之间的传授让他们了解更多的内容,而且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加强学法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以作为教师,平时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学法,把学法指导贯穿、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之中,以日积月累之功,收潜移默化之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每讲到知识重点、难点,除讲清讲透外,还要指导学生如何领悟、如何进行应用,“既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学法,并形成了良好的自学方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自学、获取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讲“对话框的基本操作”时,考虑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复杂且陌生的对话框,一下子难以了解其中某些元素的功能、意义,于是指导学生灵活使用“?”按钮进行查询。具体方法是,单击对话框右上角的“?”按钮,随后鼠标光标的旁边就附带了一个问号“?”,再将鼠标光标移到需要查询的元素上单击,此时系统会自动弹出一个帮助信息的文字说明框,告诉用户该元素的功能和意义。通过指导,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凡遇到对话框中某元素的功能意义不清,都会主动使用“?”按钮,去自主求知。

三、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学习课堂练习的目的是运用、验证知识,而小组模式学习课堂主张的是用怀疑的眼光看待知识,用全面的思想概括知识,用合作的精神探索知识。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造力和智慧,每个人都有优势,但都不是“完人”。小组模式学习课堂实施过程是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并综合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开发群体潜能的过程。在这种学习课堂里,传授的知识可充分碰撞、交融、裂变,从而使知识全面深化、创新。
如画图软件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不用画笔与颜料的好处,图画易修改、传播的好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会画图软件的浓厚兴趣。图文编排软件Word的排版学习,从组内几个同学一起制作课本普通的通知排版到书本报纸的排版再到小组手抄报的设计、编排、评比,使学生从互助到独立逐步掌握只有普通文字的排版到图文混排最后达到自己具有独立编排设计的能力。

四、优化教学考核,追求实用性

以前采用国内计算机考核的“笔试+上机”模式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效果不理想。在小学,这种模式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应用能力。计算机学科是创新的学科,小学的计算机考核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受传统考核模式的左右,既要促进教学,又要体现学生能力。小学生计算机动手能力的发展是有差异的。计算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就应照顾每位学生,力求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有选择不同学习目标与要求的自由,有主动发展的余地。
总之,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各种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性。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