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落实

更新时间:2024-02-01 点赞:5806 浏览:172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三个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放在了教学目标的第一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由以“知识为本”转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特征,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正视的课题。三维目标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展作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从而适应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使数学教学目标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更能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将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而决定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浅谈几点看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深入理解课程目标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根据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将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这就是说,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数学教学过程要把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意识,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并在教学活动中努力促成各个教学目标之间的协调统一和相互促进。

二、关注学科的人文性,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构建课堂教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就要由重知识传播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向重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从而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学生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那么充满人文性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我认为:它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而应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师生互动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时空;教师应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学习,提升自信心,并且敢于发表见解,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带问号,怀抱好奇。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所追求的数学课堂。
回归生活,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所以新课程强调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三、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

数学新课标非常强调过程,认为过程本身就可以是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它在阐述目标时就是让学生去经历、感受、想象、思考、尝试,这本身就是目标,即过程本身就是目标。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对于许多单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难以感悟到的知识,教师必须予以讲解。在讲解时,教师要把握讲解的时机,应在学生产生困惑、感悟不出或是感悟肤浅的时候讲。具体地说,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讲解时,教师应及时予以讲解与引导;需要学生合作、探索的,就让学生合作、探索;需要动手操作实践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和实践,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新、展示和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及其认知特点出发,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将知识的传授过程变成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知识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过程”和“结果”并重。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适时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抓紧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脉络,使知识与技能目标在数学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
只有将“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教学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唤起学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618jyw.com
生数学学习的需要,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数学课堂才会焕发出无穷的生命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数学活动。另外还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寻找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进而尝试解决问题。由于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课程认为,教师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问题意识是指让数学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目标,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和习惯。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使学生在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积累,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这样的教学中,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目标都得到了落实,而且各个目标之间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正是实施新课程的目的所在。
最后,我认识到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新课程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赋实效,才能使数学课堂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