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创新能力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革新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32681 浏览:1478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国家发达民族兴旺的不竭动力,是当前教育的核心。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备受重视。广大教师的肩上担负着更为艰巨的使命。作为学生成长与成才基础阶段的小学教育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全面落实创新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精心导入,激发创新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设计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导入巧妙,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可以激起学生内在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心理向往,自然会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创新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强烈的求知欲,进而激起学生主动创新的。数学具有抽象与枯燥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运用故事、游戏、悬念、多媒体、诗歌、生活等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相联系,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多样的形式来呈现,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由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与,从而使学生乐于创新。

二、创设情境,增强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外部刺激与内在动力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一个由好奇到求知到探索的过程。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好奇心,才能进行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达到本质与规律性的认识,才能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最有效的教学情境,将学生顺利地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点与注意力转移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来,从而乐于探索奥妙、发现规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公式这一内容时,学生往往容易忽视“等底等高”这一条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强调,学生仍然不够重视。因此,我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准备等底等高与不等底不等高的两组圆锥与圆柱,让学生用圆锥盛满水倒入圆柱中,倒入三次。学生发现倒三次后有的圆柱正好满,而有的没有满,有的则溢出来了。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展开积极的探究,从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打下基础。

三、主体参与,引导学生创新

以往的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地位,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从属地位,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是典型的灌输式教学。这样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是被强行施加的,没有经过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消化,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是机械照搬,根本谈不上创新。现代教学理念提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参与、积极思维,经过自己的思考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知识的主动拥有者。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知活动所得到的知识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运用更灵活,更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在主体参与与积极探究的过程中闪现创新的火花,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时,我并不是直接进行讲解,而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与积极思维中经过我的启发与指导,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过程。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圆柱形纸盒,或者亲自动手制作,然后通过剪切、重拼等,将圆柱的侧面积展开,从而得到一个长方形,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侧面积就是展开后的长方形,而所得到的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动手与动脑的基础上学会求解圆柱的侧面积。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封闭性问题是指条件与结果的唯一性,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相对,具有条件的不完善与结论的不唯一,这样的问题更能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将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重组与创造,打破固有思维与心理定势的限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组合,进行学习的再创造,从独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如我们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两个数甲与乙的大小:甲比乙大多少,乙比甲小多少,甲减去多少和乙一样大,乙加上多少和甲一样大。又如我们可以罗列几个条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两个条件来编成应用题,看谁编得又多又快。诸如此类的开放性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加强各知识点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为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常规模式对学生思维与思想的限制,使得学生能够突破常规,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使教学取得突破性进展,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五、激励成功,提升创新动力

学生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小学生虽小,但同样也渴望得到教师与同学的肯定。这种积极的肯定与认可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快乐而又兴奋的学习情绪,从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起到扩展强化的功能。相反,教师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打压与否定,只会加重学生的自卑感,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与勇气,失去创新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激励机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创新的乐趣,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学生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时,我们要兼顾学生的差异,要设计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与习题,使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而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全体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意识,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开发,思维得以启迪,使学生在学习中时时闪现智慧与创新的火花,使学生创新动力更强,学习兴趣更浓,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力得到有效发展与提高。
总之,我们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全面研究创新教育将创新教育有机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创新动力,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责编 高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