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课堂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方式“三部曲”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14342 浏览:59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我们的教育要求是培养身心素质全面发展、有个性、有创造性的人才。要实施素质教育其主要渠道在于课堂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采取高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自主、合作、重视创新的课堂,创设适合学习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对历史教学课堂模式的“三部曲”进行探讨。

一、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能成功完成这个环节,必须在导入新课上花工夫,要充分精选材料,设疑启思,引发求知。精选什么样的材料,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本环节的关键。作为教学起点的材料,既要紧扣教材重难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的问题必须是具有导学作用的问题,既能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钻研教材,又能实现预定教学目标。为此,我们可以借助民间故事、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等素材,运用演绎设疑、归纳设疑、扩展设疑、发散设疑、辨析设疑、反向设疑等方法,引导学生入课,唤起求知热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精彩导入新课。例如讲到历史必修一第4课的军机处的职能跪受笔录中“跪”字时,可以联系历史上宰相上朝礼仪的变化:两汉时皇帝对丞相以礼相待,丞相见皇帝时,皇帝起来赐丞相座;隋唐时有座位;宋朝时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到了明朝时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员跪的时间更长,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膝盖,许多人都配有护膝。通过这个上朝礼仪“坐—站—跪”的变化,激起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的兴趣,然后让他们思考:历史上宰相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宰相的权力从秦朝到清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很容易想到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的结论。这样就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教学效果。在讲授历史必修一第12课时,可以运用相关材料导入新课。例如展示颐和园石舫和日本吉野号舰的图片来说出二者的差别:前者是19世纪末最华美的艺术作品之一,后者是当时航速最快的巡洋舰之一。通过对比,可知日本为什么能侵略中国,从而引出日本的大陆政策。又如笔者通过播放《北洋水师》《甲午风云》等影视作品的相关片段,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这样借助时政图片材料,配以层进式提问,引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开启了学生思维,从而顺利切入课题。在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的前提下,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自学教材,通读教材,这是学生质疑的首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在学生中间进行巡回检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或点拨。教师也可以再适当增加一些铺垫,提供一些阅读资料,并引导学生自己挖掘、搜集、分析国内外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的资料,从而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综合、归类,选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并将其书写在黑板上,作为下一步重点讨论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合作讨论、探索疑难问题

这一环节是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确定带有普遍性、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以学生自学为主,最后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第一,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对现实问题不回避,对原则性问题立场要坚定,支持真理。但应注意要以理服人,力戒片面性和绝对化。第二,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意识,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和讨论,启发学生讨论,切忌发号施令和批评指责。第三,训练和提高学生讨论的能力。许多学生都存在着不爱说、不敢说、不会说的现象,为此,我们应注意训练学生善于充分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见解,告诉学生要以事实为依据,言之有理,语言准确,条理清晰,善于与别人争辩,注意倾听别人意见。另外,讨论的形式可以多样。可以个人自由发言,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分正反方展开辩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是我用得较多的一种讨论方法,小组要小到尽量让所有成员都能参与讨论,相互沟通,相互合作。这种讨论法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开发潜能。

三、引导学生在自学探究、合作钻研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求异。例如在讲授《战争》时,有人认为,战争中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查办,或者有许多像林则徐的民族英雄奋起抵抗,中国可以打败英国侵略者,战争能获得胜利。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请阐明你的观点。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学生为这些设疑所激动,会想方设法去解答这些疑问。在讲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层层质疑中不仅轻松地理解了“战争”这一难点知识,而且还认识到腐朽的封建制度战胜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强国才能御侮的历史结论。又如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在讲述《马关条约》的内容时,不妨鼓励学生假设一下:如果日本上世纪不发动侵略战争,中国会怎样呢?让学生从讨论中得到这样的设想结果:日本侵略的最大影响是打断了中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如果日本不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早就解放了全国,步入了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的国力可能早就赶上英国超过日本直追美国,我国人民早就过上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生活,而不会将这一伟大的目标推迟到最近几年才实现。日本侵略中国时丢下无数毒气弹和炸弹,这是导致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要让学生知道历史是不可改变的,日本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侵略中国是必然的,这和日本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发展快有关,日本主要是通过明治维新走向资本主义道路。通过这种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重视实践,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掌握、深化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开展想象和创新思维活动提供丰富的知识经验。学生如果在实践活动中遇到困难,往往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战胜困难的愿望,这就容易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历史学习活动主要有课前演讲、课堂中的辩论会,以及课后收集有关历史知识等等。学生在准备、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既获得了自由的思维空间,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好奇心,培养了收集、利用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与人合作、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提高主动性和创造性。
历史课堂模式是丰富多样的,打造自主、合作、重视创新的课堂是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就是好的教学方法。总之,“教无定法,贵要得法”。
参考文献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
陈志萍,季正蓓.情境创设[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