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创新能力数学教学中学生革新能力培养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22503 浏览:982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点滴入手,以小带大,从观察、思考到想象,从一题多解、一图多用到标新立异,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就会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二、珍惜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课上,老师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抓住产生好奇心的有利时机,对学生启发、鼓励,并认真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一旦他们的好奇心受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就会更大胆、更高兴地探索并提出问题。比如小故事“破碎的镜子”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日常琐事,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我抓住有利时机鼓励、启发学生思考镜子的材料和几何形状,学生自然联想到刚刚学过的圆的知识,纷纷举手,争着回答:“到玻璃店去划一块圆镜子。”我抓住时机反问道:“应该划什么样的圆镜子呢?多大尺寸呢?”同学们产生了更强烈的好奇心:如何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圆镜子的大小呢?就这样,好奇心接踵而来,大大强化了创新意识。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自学了课本,掌握了本课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了故事中提出的问题。

三、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数学本身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审视全局,把握事物的全貌。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数学课上,老师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思考,使学生从不断鼓励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喜悦和成功,逐步摆脱胆怯,树立起自信心,展开丰富的联想。当然,老师要根据课本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通过对实物的操作、观察、解剖、分析或者制作模型、实地测量、作图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四、利用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加强求异思维的变式训练,能极大地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培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我们讲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尽量用与教材上不一样的形式去讲,而教材上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例题要变变花样,诸如改变条件、改变结论、改变图形,尽可能选一些可一题多解、一图多用的例题来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妙趣横生的探索,寻求变异,探究多种解法。另外,做作业时也要鼓励学生敢于另辟蹊径、标新立异,用多种方法来解题。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纵横驰骋,创造力得到培养。

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六、组织学生课外实验,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数学实验教学符合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符合中学生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师应充分重视数学课外实验的组织,认真做好数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的一幅标语:“听了,就知道;看了,就理解;做了,就记得。”这是对实验教学最生动的描述。如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抽象概念时,尽管老师在课堂上结合图形进行了详尽的讲解,还有很多同学不理解。下课后,如果将学生带到沙坑边,请体育老师示范,实地测量跳远成绩,将数学课堂从室内移到室外,使学生既感新鲜好奇,又在轻松的气氛中记下了概念,为以后教学扫清了障碍。

七、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创新能力是人脑的高级心理机能,其形成和发展都受到人脑生长发育水平及活动特点的影响。因此,我常常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并加以指导,肯定其创造成绩,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积极思维的乐趣和创造带来的愉悦,进而使学生爱上创造。
教师的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令其运智。教师要置学生于主体地位,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他们自立学习、独立思考,保护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总之,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既要注意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其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笔者相信,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融于数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形成全民族的创新意识,理应成为数学教育的最高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