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评价体系民办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方式评价系统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6198 浏览:163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公办院校相比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确定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办院校;培养模式;评价
作者简介:储伶丽(1982-),女,安徽阜阳人,西安翻译学院经管学院,讲师。(陕西 西安 710105)
1007-0079(2013)25-0054-03
民办院校的日益崛起得益于其市场化运作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各具特色的灵活的办学模式。这种以“应用型”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我国优秀民办院校的成功法宝,如西安翻译学院“专业+英语+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但从民办高校的发展来看,还需要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适应性、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等作出客观的衡量和科学的判断。
评价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多方面价值的体现,如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学科发展、社会影响等。每一方面还可以继续细分成多个子方面,如人才培养质量就涉及到人才显性质量和隐形质量、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确定评价方式之前必须明确界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才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立足点与普通公办院校不同。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注重理论,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注重专业能力,更要注重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基于此,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在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以培养符合社会及经管类专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关注职业能力与适应就业为导向。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型的贡献度,而且要明确应用型的深度和高度以及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围绕应用型经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有针对性地设置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应打破以学习成绩为出发点的传统的、旧的学生评价体系,以获取从事经管类职业所需的能力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标准,凸现职业个性和鼓励实践与技术应用性人才成长的全新大学生评价体系。
评定指标体系的设计和评定指标的设定都要符合认识对象本身的客观性质。在设定每一项评定指标时都必须经过科学论证,使每项指标都有科学依据,各指标名称、概念要科学、准确,便于指标数据采集和相对真实可靠。
评价指标应尽可能定量化,定量指标便于准确描述实践教学环节的客观状态。评价的功能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力争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做到客观反映学生素质与能力。
重视实习单位对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的考查,重视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成绩考查,坚持社会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形成校企互动、师生互动的评价方式。

二、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基于民办院校市场化运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办学机制的特殊性,在进行评价体系的制定时就要有别于传统的研究公办院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的思维定式。所以本文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遵循民办院校人才培养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来进行评价体系的设计,通过各项指标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系统的组合优化、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经层层分解而形成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结构。本文将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过程三个方面作为第一层次评价体系,对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体系进行设计,然后在三个大指标层次下面设置第二层次及第三层次(即具体指标)评价指标。其中,人才培养目标从人才市场供求、生源质量、师资结构和办学水平等角度进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着重评价培养对象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人才培养过程将对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如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质量等进行评价。该评价体系涉及了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等多个方面,比较全面地涵盖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本设计的三个方面相互衔接、相互依赖,其中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人才培养质量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有赖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实施标准。具体评价路线是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倒推法,通过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如图1所示。

三、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1.指标设置

评价体系按照评价的原则及制定思路的要求,共制定8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61个指标(具体指标)。在指标中基础知识积累量、教师学历结构、教师职称结构、教学基础建设、专业必修课总成绩、专业选修课总成绩、公共选修课总成绩、专业奖学金、各类竞赛中的获奖情况、外语证书、计算机证书、参加科技学术活动中的获奖情况、参加文体活动的获奖情况、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获奖情况、获得各类资格证书、获得有关能力的证书、体育成绩、在各类体育活动中的获奖情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和教学硬件设施水平以及教学软资源存量及利用率为定量描述指标,其余为定性描述指源于:大学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标。
定性指标应有明确含义,比如能动地适应学习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与受挫能力、责任感等。
定量指标不仅要有明确的定义,而且还要有衡量的尺度,即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比如学生的学习成绩要达到60分即是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上述评价指标的定义或度量设计可结合各民办高校经管专业不同的专业特色和规章制度等实际情况来进行,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与难度,又要以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为佳。

2.体系构建

民办院校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现存的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院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一种是学校外部的评价尺度,即社会的评价尺度。社会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外显质量特征,即高等院校毕业生的质量作为评价依据,而对高等院校内部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太关注。社会对毕业生质量的整体评价主要是评价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教育的内部质量特征作为评价依据,即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整体上是否达到学校规定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及过程与培养目标的是否相符。因此,评价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评价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对社会的适应程度、人才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基于此,本评价体系可分成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通过二级指标和具体指标的设置对市场人才需求与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较,首先评价出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性。在第一个评价模块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二个模块,即人才培养规格的评价。同样通过二级指标和具体指标的设置,评价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否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前两个模块的基础上再进行第三个模块,即对人才培养过程评价进行具体分析,评价人才培养实际运作过程的运行质量的高低。通过三个模块层层递进的逆向评价最后综合得出人才培养的结果。

3.体系设定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第(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排序的原理,即将各方法(或措施)排出优劣次序,作为决策的依据。具体可描述为:层次分析法首先将决策的问题看做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大系统,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可以按照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排成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叫做构造递阶层次结构。然后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层排序,最后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辅助进行决策。
层次分析法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要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备选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整个过程体现了人们分解—判断—综合的思维特征。它的主要特点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科学处理。
为了保证权重分析的科学性,本文的基础数据是通过科学的德尔菲专家意见法(Delphi Method)获取的。本文选取了13位对民办经管类专业有着多年研究和管理的专家学者参与这次数据的调查,这些专家不仅熟悉民办教育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也熟悉当前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熟悉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和诉求。所以通过这种方法获取的基础数据保证了调研数据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本文根据实际调研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四、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上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本部分将根据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对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表1从人才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评价,其中人才需求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现实中企业越来越强调员工实际能力和知识的积累,对员工的知识深度、专业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权重设计中这几个相关指标的比重应该较大,本文的指标权重设计基本符合这一要求。
在人才供给方面,师资力量所占权重非常大。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条件的利用、教学进程的安排、学生认知的引导都必须由教师实施,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努力程度决定着这一系列工作的质量。即使在教学手段如此现代化的今天,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仍然不可替代。另一方面,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其他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受教师的影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强调教师的业务能力,如驾驭教学、科研活动的能力等,而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只能从某些方面反映教师的能力。所以,师资力量中教师能力素质结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
表2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研究,其中学生专业素质的权重为63.31%,能力素质的权重为29.5%,身心素质的权重为7.19%。这种权重分配格局与学校的教育性质一致。学校教育注重的是基础教育,包括专业基础教育、能力基础教育等,专业基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主要任务,强调专业知识积累;能力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适应性,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不可能与企业的实际要求一致,即就是订单教育,两者之间也会存在一些偏差。一般而言,学校教育瞄准市场,仅仅是适应市场的要求,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但这种方式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学校不可能在实训师水平、教学设备等方面始终保持在相关行业的前沿,所以人才培养水平与企业实际要求存在偏差是必然存在的。因此,学校教育应该以基础教育为中心,突出人才的市场适应性。
在专业素质方面强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特别是专业必修课的掌握情况,这与表1中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专业知识深度有较高的要求相符。与专业素质相对应的各类证书的权重都非常小,而英语、计算等的应用能力权重非常大,这与当前社会对人才实际应用能力的高要求相符;在能力素质中也反映了这一点,获得证书指标权重仅为

5.01%。

表3的人才培养过程评价突出教学内容的权重,其权重为70.71%;其次为教学管理,权重为22.27%;教学方法手段的权重为7.02%。在教学内容中,课程内容的适应性最为重要,这种适应性强调课程内容要适应学生实际也要适应市场的要求,这与我国当前民办高等教育所倡导的办学理念是一致的。在教学管理方面,教学日常管理制度完善性的权重最大,涉及教研室管理、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管理、考试管理,可以说教学日常管理制度是整个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制度保障。在教学手段方法上,要求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能,利用现有的教学软硬件设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方法适应性的权重较大。当然,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需要一定的激励手段,这与教学激励中要求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是一致的。
以上所述论证了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说明该评价体系较好地反映了民办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实际状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储伶丽,武汉生.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温东琰,李春海.竞争情报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情报,2007,(8).
[3]辛涛,黄宁.高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框架与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3).
(责任编辑:王祝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