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浅谈浅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效途径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7186 浏览:23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然而目前我们的教育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阅读量不够、理解能力偏低、表达能力欠缺等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那么,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有必要在自己的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 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有效阅读;(二)启发学生联系他们自己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加深印象;(三)鼓励学生勤于动笔,模仿借鉴,深化阅读。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高中新课改以其更高的目标、更新的理念和更优的架构给高中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这也给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对这种目标做出了清晰表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而要达到这种目标,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高考大纲》中也把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始终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很多题目的设置最终的落脚点都在阅读感悟、充分理解上。根据这些情况,我们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事实上,高中语文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没少花力气。五册必修再加上好几册选修,另外还有若干课后读本,可供学生阅读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按常理来说,学生只要认真看完这些教材,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应该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真实情况怎么样呢?目前很多学生的现状是这样的:阅读量远远跟不上使用的要求,在平时的做题、作文中,表现出知识面狭窄、视野狭小等特点;理解能力偏低,对于文本的理解不到位或者不准确,更有甚者出现读不懂的情况;缺乏概括归纳能力,对于文章主要内容不能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浓缩”,只知道从原文中引用大段文字而缺乏自己的加工锤炼;表达能力严重不足,文体意识淡薄,不能根据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述方式。这些都是普遍存在于学生群体当中的问题。表面上看来,问题各不相同,五花八门,但实质上却都是阅读理解能力不高。不会阅读,不会理解,不会学以致用,我们的教学应该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造成高中生阅读理解能力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语文的学习功利化色彩浓厚,只为得分而学习;而这一学科的特点又决定了分数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所以部分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不是很重视,更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了。自身生活单调,缺乏观察,对于自然不感兴趣,沉重的学业负担也压迫着学生,他们很难抽出时间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书籍。信息化高速发展,网络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游戏人生,心情浮躁不愿阅读。一部分质量不高的学生读物也给学生一个误导,语言幼稚、口水化,表达不成熟。这些都是造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低下的客观原因。可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没有一点儿问题吗?枯燥乏味的讲解,多不胜数的习题训练,各种版本的解题技巧,使得我们语文教师沦为龚自珍《病梅馆记》中文人画士之类的角色,成为了剥夺学生兴趣化阅读,个性化理解的帮凶,进而使学生在思考的道路上成为一个个看客,就像株株病梅,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语文阅读的教学不应该是这样的。《新课标》明确提出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促进高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那么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和《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现状以及造成他们阅读理解能力下降的种种原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做一弥补纠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感悟把握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618jyw.com
的能力”。 孙荻芬先生说“感知课文内容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明确指出“整体感知、感受课文是阅读理解的起点,也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读物的一种近乎直觉的认识。” “阅读一开始就进行感知能力的训练是要确认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 王荣生先生则认为“整体感知的完整表述应该是用整体感知的方式,阅读适宜于整体感知的文本,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这些专家学者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整体感知的特点和意义,也充分说明整体感知对于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尤其是针对阅读的教学应该时刻牢记以培养体感知的能力为核心。所谓整体感知,就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是阅读主体(也就是学生)对读物的内容从总体上作正确的感悟。对于一篇文章,只有能够从宏观角度上掌握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大体思路,才能提高理解的准确程度。在具体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自觉寻找、发现文中的关键词句,对主要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概括,这都是提高体感知的有效方法。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受,使用提要钩玄的办法,把那些重要的句子顺手加以整理、标记,最后会对文章整体思路有较清晰认识。学生还可以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受到浸染,陶醉其中。精美的语言,奇妙的构思,严谨的思路,睿智的思想,总有一方面会在他的脑海里留下印记。而这种记忆远比老师灌输来的更加印象深刻,因为他有自己的理解。
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勤于动笔,模仿借鉴对此绝对大有帮助。阅读佳作之后,能够以相同或类似的表述把自己的观点情感表达出来,完成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和重新构造。在模仿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对于文本的又一次记忆和深化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创新了。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接触到很多好的材料,大多时候这些材料都是可以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的。人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而且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所以人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来获取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而且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即实践为基础,只有把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这就是说,我们在阅读中只满足于看看而已,其实是一种低效的学习,甚至谈不上理解。能够把学到的、看到的应用出来才是最高级别的理解。在阅读的同时多学习别人的优秀之处,鲁迅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不必说……”的句式,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很多年以后,当……”的经典开头,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在阅读时去模仿的。这样一来,就收到了阅读所带来的另一好处,那就是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自然也就加强了。
阅读理解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拥有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体现。对于学生而言,学会整体感知,善于联系,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光会使阅读理解的难度变小,速度加快,准确度变高,而且这种能力会渗透在他的字里行间,文章也会变得有模有样了。对于我们战斗在教学一线的语文工作者来说,把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上去了,才是合乎教育理念的,才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才是对学生的未来有帮助的。学生成绩提高了,我们的教学也才会更轻松一些。对于那些造成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下降的客观因素,我们无力改变。但是,当我们教会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够思考、写作,当我们从自己的主观教育中去寻求突破时,那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也会随之降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