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用度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实证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7419 浏览:238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改革开放以来,固然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但居民均匀消费倾向却一直在下降,消费行为的这一变化形成了这一时期消费需求相对疲软之势,相应的居民储蓄呈现出超常增长特征,为什么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停滞不前呢?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已经作了大量研究,但笔者以为|教育论文网|目前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的不断上涨是影响1996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将通过定量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是非|教育论文网|影响。而且从不同收入组角度分析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特征影响,从而对我国宏观经济决策提出一些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大致框架:第一章绪论,先容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文章的研究思路。第二章回顾了新古典理论中比较主流的消费函数假说并具体先容了近代消费函数的一些新的动向。第三章是本文的重中之重,研究了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是非|教育论文网|期影响。首先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并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估计消费和收入的时变长期均衡关系;接着引入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的影响(用城镇学杂保育相对指数来测度),建立两个消费和收入的短期动态ECM模型,研究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城镇居民短期消费行为的影响;最后建立消费、收入与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的协整关系,研究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城镇居民长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以为|教育论文网|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是非|教育论文网|期影响都是负的,且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的上涨影响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第四章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行为影响的特征分析,从不同收入阶层用PanelData模型分析了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他们食品消费不同的挤出影响。第五章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指出文章不足提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考虑到要着重研究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本人建立了两个ECM模型作对比分析,从而既获得了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的影响,又能从对比分析中得出城镇居民因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使消费更趋理性、城镇居民整体消费没有长期偏离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均衡关系的结论。第二,通过建立消费、收入和学杂保育相对指数的协整关系得出结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过快;居民消费行为虽没有偏离消费和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影响了居民消费结构,对其它消费产生了挤占效应。【关键词】:状态空间模型学杂保育相对指数消费行为ECM模型协整PanelData模型
【论文提纲】:摘要6-8Abstract8-131.绪论13-221.1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3-201.1.1宏观角度看城镇居民消费率的变化14-161.1.2微观角度看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16-181.1.3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消费环境的变化18-201.2文献综述20-211.3文章思路21-222.新古典消费函数理论回顾22-302.1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和库兹涅茨“经验消费函数”22-232.2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23-242.3预防性储蓄理论和误差修正机制24-292.4小结29-303.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是非|教育论文网|期影响30-443.1误差修正模型相关的研究成果回顾30-323.2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短期影响32-403.2.1单位根检验333.2.2长期消费函数及其计算结果——时变参数模型33-373.2.3建立短期动态消费函数ECM模型37-403.3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长期影响——协整模型40-443.3.1协整关系及协整检验40-413.3.2协整模型的实证结果41-423.3.3从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是非|教育论文网|期影响分析教育消费的特点42-444.教育用度|教育论文网|上涨对城镇居民食品消费行为影响的特征分析44-534.1建立时间序列与截面结合数据理论模型45-484.1.1时间序列与截面结合数据模型的三种形式46-474.1.2时间序列与截面结合数据模型形式设定检验47-484.2建立固定影响动态变系数时间序列与截面结合数据的实证模型48-534.2.1指标选取及理论模型48-494.2.2时间序列与截面结合数据模型的估计结果及经济分析49-514.2.3时间序列与截面结合数据模型单位根检验51-535.结论和政策建议53-555.1政策建议535.2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53-55参考文献55-58致谢58-59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9-6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