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俗角度审视学校道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15994 浏览:706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根本条件|教育论文网|是道德可教。道德可教的信念之所以成立,首先是由于知识可教,其次是由于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可以间接地渗透道德影响。但是道德教育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总是以行为为指向,并通过道德行为而得到具体的落实和确证。也就是说,道德知识的获得并不必然导致道德行为的产生。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儿童道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儿童的道德水平的发展不仅仅会受到聪明发展条件的影响,在更大程度上会受到社会性刺激条件的影响,因此要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显然不能仅仅依靠道德知识的传授,还应有意识地优化儿童长大中的社会环境。以此为出发点,本文探讨了各种社会因素中的习俗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关系,通过对习俗本质特征的揭示,道德与习俗关系的研究,指出学校道德教育要发挥应有的魅力、达到应有的效果必须重视习俗对道德教育的影响,在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更好的选择和超越习俗。本论文基天职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习俗的本质特征。习俗是一种社会心理习惯,属于文化心理结构的表层,是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相联系,受自然环境影响并在社会、生产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共同生活经验,生动地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习俗是人们在生活中建构的,具有地域性、复杂性、如是性、实用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点,具有规范、认同、调节、教化等社会功能。第二部分,习俗和道德的关系。广义而言,道德也可归入习俗的范畴,习俗与道德同源共生。在原始社会,习俗和道德都存在于图腾崇拜和禁忌中。道德与习俗之间的复合涵化,使之构成了相互牵动的互动关联。但仅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习俗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犹如人的肉体与精神一般。习俗是一种具体实在的行为系统;而道德则是靠理性逻辑推导出来的价值判定和评价体系,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抽象意义和普遍适用性的特征。每个人实际上都是从习俗那里开始学习道德,并获得最初的道德经验的。在生活世界中,习俗是先于个人而存在的,也是个人无法完全摆脱的。人一出生就置身于一个习俗的包围之中,当人获得独立的时候,尽管可以超越乃至改变一定习俗的制约,但又得生活于其他的习俗的制约之中。习俗是一切道德生活的背景。道德仍然依靠风俗习惯,并与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一起来调控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达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进【关键词】:习俗道德学校道德教育选择超越
【论文提纲】:引言8一、习俗的本质特征8-17(一)习俗的界定8-10(二)习俗的起源10-121.习俗的发生10-112.习俗形成的时间113.习俗产生的条件11-12(三)习俗的特性12-14(四)习俗的功能14-17二、习俗和道德的关系17-26(一)习俗与道德的联系18-191.词源学的分析182.习俗与道德产生的历史分析18-193.习俗与道德的本质分析19(二)习俗和道德的区别19-211.习俗和道德作用的范围不同202.习俗具有如是性,道德具有反思性20-21(三)习俗对道德的影响21-261.知识、情感对道德形成的影响21-222.习俗对道德形成的作用22-26三、学校道德教育对习俗选择和超越26-42(一)学校道德教育中习俗的重要性27-331.习俗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27-282.习俗对道德规则天生|教育论文网|的影响28-303.习俗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30-33(二)学校道德教育对习俗的选择和超越33-421.习俗变易与道德重塑33-362.学校道德教育对优良习俗的选择36-383.学校道德教育对陋俗的超越38-42总结42-44参考文献44-47致谢47-48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