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22 点赞:10633 浏览:454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贸易的兴盛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世界经济正在融合为一个大的市场。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产品内分工这一新兴经济现象的出现,将国家、地区之间基于比较上风的分工从产品层面深入到产品内部的工序和流程环节,极大的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介入国际分工,东部地区在产品内分工的进程中推进了产业升级,拉动了区域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对外贸易额固然连年增长,加工贸易和边境贸易上涨势头明显,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在逐渐加大,并且长期处于分工的劣势地位,居于价值链低端。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规范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尝试找到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根源,回答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升级问题。本文研究的内容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影响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因素,分别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宏观角度,从交易成本、外商直接投资、西部企业自身特征等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二是对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特征和效应进行总结,指出了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具有被动性、局限性、梯度性和非平衡性特征,并提炼出资源导向性和制度导向性两大本质属性,对产品内分工对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产业集群和劳动力就业效应进行了归纳。三是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选取汽车产业这一具有产品内分工代表性的典型产业对西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产品内分工进行比较研究,将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影响因素从比较上风、规模经济和外部环境三方面进行了检验,实证对比分析了西部与长三角地区产品内分工影响因素的差异,发现西部地区的贸易开放程度和人均GDP两个变量与产品内分工是负相关的,而东部地区则呈现正相关。贸易开放程度和产品内分工关系的差异是由于东、西部主导产业的差异:西部是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而东部是加工贸易产业为主导的。而人均GDP与产品内分工关系的差异是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规模较小,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四是促进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政策建议研究。促进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必须整合比较上风,发挥规模经济,打造产业集群,改进优化外部环境。论文的基本结论包括:一是找出了影响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宏观和微观因素。针对影响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因素分别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目的是促进产品内分工产业升级的效应的产生。二是先通过对西部产品内分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了与假设不符的结果,为了找出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原因,运用同样的模型和变量,选择代表产品内分工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进行回归模型检验。通过对比分析影响东、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主要因素,得出了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落后于东部的根源在于规模经济的差异和主导产业的不同,以及深层次的制度政策因素,这与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本质属性是对应的。三是对于该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运用了新政治经济学中的制度因素对西部地区以资源型为主导的行业透明度差、交易用度|教育论文网|较高、旧制度遗留造成的深层次因素提供了公道的阐释。四是从制度层面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对策。面对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导向,城乡经济二元化结构的特点,需要进行细致部署、深思熟虑的制度创新和改革。要进行主导产业产权明晰的制度改革,获得利益相关人的支持,进行更深层次的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同时还要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意识,形成配套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才能顺利地推行制度改革。【关键词】:产品内分工西部地区比较上风产业集群产业升级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5ABSTRACT5-11第一章导论11-21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41.1.1研究背景11-121.1.2研究意义12-141.2研究对象、方法及相关概念的界定14-161.2.1研究对象141.2.2研究方法14-151.2.3相关概念界定15-161.3研究思路、内容和框架16-191.3.1研究思路16-181.3.2研究内容18-191.3.3研究框架191.4论文的拟创新之处19-21第二章产品内分工的文献综述21-392.1产品内分工理论的演进21-252.1.1分工理论21-222.1.2比较上风理论22-242.1.3新贸易理论24-252.2国外产品内分工研究述评25-312.2.1国外产品内分工研究综述25-302.2.2对国外产品内分工研究文献的评价30-312.3国内产品内分工研究述评31-392.3.1国内产品内分工研究综述31-372.3.2对国内产品内分工研究文献的评价37-39第三章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环境因素分析39-693.1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历史发展39-433.1.1分工的初创时期39-413.1.2分工的完善时期41-423.1.3分工的升级时期42-433.2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宏观环境分析43-503.2.1自然环境分析44-453.2.2经济环境分析45-473.2.3政治法律环境分析47-493.2.4科技创新环境49-503.2.5人文环境分析503.3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微观环境分析50-563.3.1交易成天职析50-533.3.2外商直接投资分析53-543.3.3西部地区企业现状分析54-563.4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上风及劣势分析56-693.4.1比较上风角度的分析56-663.4.2规模经济角度的分析66-69第四章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特征、本质属性及效应分析69-864.1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特征69-784.1.1分工的被动性69-704.1.2分工的局限性70-744.1.3分工的梯度性74-764.1.4分工的非平衡性76-784.2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本质属性78-804.2.1资源导向性78-794.2.2制度导向性79-804.3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效应80-864.3.1产业升级效应81-824.3.2技术进步效应824.3.3产业集群效应82-844.3.4劳动力就业效应84-86第五章西部与长三角地区产品内分工的比较分析:以汽车产业为例86-975.1西部与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产品内分工比较分析87-945.1.1介入产品内分工的比较上风对比88-895.1.2介入产品内分工的规模经济比较89-915.1.3介入产品内分工的外部环境比较91-925.1.4介入产品内分工产业升级的比较92-945.2西部与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产品内分工比较的启示94-975.2.1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产业升级94-955.2.2扩大生产规模培养产业集群95-965.2.3改善外部环境促进国际分工96-97第六章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实证分析97-1136.1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97-1016.1.1计量模型设定97-996.1.2变量选择99-1006.1.3样本和数据说明100-1016.2西部地区的实证结果分析及与东部比较101-1036.2.1西部地区的实证结果分析101-1026.2.2与东部地区的实证结果比较102-1036.3西部与东部地区产品内分工差异的原因分析103-1136.3.1规模经济的差异104-1076.3.2主导产业的差异107-1086.3.3制度的差异108-113第七章促进西部地区产品内分工的对策建议113-1217.1整合比较上风提升西部地区分工地位113-1167.1.1优化要素禀赋结构提升比较上风113-1147.1.2结合区域上风打造产业同盟114-1157.1.3提升技术含量塑造自主品牌115-1167.2发挥西部地区规模经济打造产业集群116-1187.2.1加速西部地区产业空间集聚116-1177.2.2完善产业集群保障措施117-1187.3优化西部地区外部环境118-1217.3.1降低交易成本1187.3.2改善科技创新环境118-1197.3.3创造良好市场环境1197.3.4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发挥其技术溢出效应119-1207.3.5努力提升产业竞争力120-121第八章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21-1238.1结论121-1228.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22-123参考文献123-134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34-135致谢135-137作者简介13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