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原始革新问题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4246 浏览:1435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原始创新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内的重大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它是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本文以科技哲学、创造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为研究背景,对原始创新的动力、原始创新的社会环境,原始创新的内在过程与机制、原始创新的主体与思维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全文的研究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第一,原始创新的概念界定。在梳理现有原始创新的概念、提法的基础上,探讨原始创新的内涵、特点,分析了原始创新与创新、创造、发现、发明等概念的异同,廓清了原始创新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本文重新界定了原始创新的概念并进一步揭示了原始创新的重要意义。第二,原始创新的动力研究。从系统论的视角看,原始创新活动可以看作一个包含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动力、创新机制、创新思维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原始创新的动力包括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原始创新的内部动力主要有:科学的内部矛盾、科学与技术的互动、科学精神、学科交叉与潜科学理论探索等,外部动力主要有:社会需求、政府政策、科学奖励制度、科学中心的示范效应等几个方面。第三,原始创新的社会环境。原始创新离不开一定的外部环境。创新活动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原始创新的社会环境可以从物质环境、组织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加以描述。其中组织环境属于原始创新的内环境,它是指科学家组织即科学共同体的内在结构与激励制度等;而物质、制度与文化环境属于原始创新的外环境,主要指宏观的社会环境,它包括科研设备与投入、科研管理制度、创新文化环境等方面。第四,原始创新的内在过程与机制。运用西方管理学中的知识螺旋理论描述原始创新的过程。原始创新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原创孕育、原创激发、原创验证与原创扩散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其特别的影响因子。通过分析四个阶段的特点与要素,构建了基于知识螺旋的原始创新的演化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归纳总结了原始创新的五种机制。第五,原始创新的主体与思维。原始创新是创新主体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原始创新主体主要指科学家个体或科学家群体。原始创新主体具有与一般性创新不同的科学素养与品格特点,原创主体思维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及结构,本文以我国院士思维的实证研究对原创主体的思维方式与思维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第六,我国科技原始创新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理论研究是为实践服务的。本文以我国科技原始创新在的存在问题为切入点,总结存在问题的三个表现:国内科技大奖多年空缺、科技论文质量不高、发明专利数量较少。然后分别从基础研究的环境、传统教育模式存在问题、科研体制中的存在问题与传统文化中的不利因素等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关键词】:原始创新动力环境过程机制
【论文提纲】:摘要5-7ABSTRACT7-9目录9-12第1章绪论12-201.1问题的提出——从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谈起12-131.1.1理论意义121.1.2现实意义12-13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问题13-161.2.1国内研究现状13-141.2.2国外研究现状14-151.2.3主要存在问题15-161.3研究框架16-201.3.1研究内容161.3.2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16-20第2章原始创新问题概述20-332.1原始创新的内涵与特征20-262.1.1"原始创新"的词源学解释20-212.1.2学术界对"原始创新"涵义的探讨21-222.1.3"原始创新"概念解析22-262.2"原始创新"概念的界定及其表现形式26-282.2.1"原始创新"概念的界定26-272.2.2原始创新的表现形式27-282.3原始创新的重要意义28-332.3.1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28-302.3.2原始创新是科技竞争的制高点30-33第3章原始创新的动力33-513.1西方科技创新动力理论述评33-383.1.1科学哲学对科学发现的研究33-353.1.2西方技术创新动力模式研究简述35-383.2原始创新的内部动力38-443.2.1科学发展的内部矛盾38-403.2.2科学与技术的互动40-413.2.3科学精神的孕育41-423.2.4学科交叉的碰撞42-433.2.5潜科学的理论探索43-443.3原始创新的外部动力44-513.3.1社会需求的推动44-453.3.2政府政策的推力45-473.3.3科学奖励制度47-483.3.4科学中心的示范效应48-51第4章原始创新的社会环境51-674.1原始创新的物质环境51-544.1.1科学仪器与设备51-524.1.2科研经费52-534.1.3科研资料53-544.2原始创新的制度环境54-574.2.1评价机制54-554.2.2激励机制55-564.2.3知识产权制度56-574.3原始创新的文化环境57-624.3.1原始创新的文化土壤57-604.3.2孕育原创的创新文化60-624.4原始创新的组织环境62-674.4.1科学共同体的规范62-634.4.2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运行机制63-644.4.3科学共同体的结构64-67第5章原始创新的内在过程与机制67-905.1创造的过程67-705.1.1沃勒斯的创造四阶段理论67-685.1.2贝弗里奇的四个C理论68-705.2基于知识螺旋的原始创新的过程与机制70-825.2.1知识螺旋理论概述70-725.2.2原始创新的四个阶段72-805.2.3原始创新的过程与演化机理80-825.3原始创新的发生机制82-905.3.1灵感直觉型82-845.3.2哲学助产型84-855.3.3科学臻美型85-875.3.4交叉创造型875.3.5机遇偶得型87-90第6章原始创新的主体与思维90-1106.1原始创新的主体90-966.1.1原创主体的科学修养与基本特点90-926.1.2原创主体的品格特点92-966.2原始创新思维96-996.2.1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96-976.2.2原始创新思维的特点97-996.3案例研究:院士思维计量研究99-1106.3.1院士思维背景统计分析99-1026.3.2院士思维方法构成与分布102-1046.3.3院士思维对原始创新的启示104-110第7章我国原始创新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110-1407.1我国科技原始创新缺失的现状110-1187.1.1国内科技大奖的多年空缺110-1117.1.2科技论文总体质量不高111-1157.1.3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少115-1187.2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118-1297.2.1基础研究环境的制约118-1227.2.2传统教育模式影响122-1237.2.3科研管理体制中的存在问题123-1267.2.4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原始创新的因素126-1297.3对策研究129-1407.3.1加强学科交叉,开拓创新源130-1317.3.2发展创造教育,激发想象力131-1337.3.3重视知识积累,夯实原创基础1337.3.4培育学术带头人,聚集创新人才133-1347.3.5宏扬创新文化,营造创造氛围134-1357.3.6发扬科学宽容精神,鼓励科技创新135-1367.3.7改善科研投入环境,拓展融资空间136-1377.3.8拓宽三螺旋空间,促进企业、大学、政府协同发展137-140总结与展望140-142一、总结140-141二、展望141-142参考文献142-149致谢149-150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介入科研情况15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