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21324 浏览:956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刘熙载(1813—1881)是晚清著名学者、文艺理论家、教育家。他的著作涉及到文艺学、语言学、教育学,甚至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在《艺概》和《游艺约言》等著作中阐述的文艺美学思想。刘熙载的《艺概》,通过“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的方法,分别论述了中国古代散文、诗、赋、词、曲、书法等的历史流变、创作理论和鉴赏方法,提出了不少启人心智的真知灼见。其《游艺约言》,内容与《艺概》相类,以札记形式,谈文论艺。近百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对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取得了若干方面的成就:先后标点出版了刘熙载的《艺概》和《古桐书屋六种》、《古桐书屋续刻三种》;据笔者统计,自1935年至2005年发表的专论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的论文有244篇,其中,大陆地区185篇(含硕士学位论文9篇),台湾香港地区32篇(含硕士学位论文7篇),日本23篇,韩国3篇,新加坡1篇。但总的说来,对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的研究,还处于对原著的标点注释和主要是对刘熙载的书论、词论、诗论、文论等某一门类的文艺思想研究的阶段,对刘熙载的生平及思想的研究、对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综合研究、对刘熙载与中外文艺家的文艺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都还比较少。本文在上述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全文由引言、正文(共四章)和结语组成。引言部分,从刘熙载关于“镜”与“日”的辨析谈起,引出关于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的讨论。刘熙载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出发,视文艺为“天人之合”。他进而以为|教育论文网|文艺是“心学”。并且,他还以为|教育论文网|:以“镜”喻心,不如以“日”喻心。“镜喻说”把文艺理解成生活的模仿与再现,“日喻说”则把文艺理解成心灵的表现与创造。第一章刘熙载与他生活的时代:先容刘熙载的生平、刘熙载的著作、刘熙载的思想特点、刘熙载与近代社会变革之关系。他的思想,特别是在其晚年,表现为正(德醇)、通(学硕)、实(力行)的特点。他以其“随在尽所当尽”,融入了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的潮流。第二章刘熙载论审美本质:讨论刘熙载关于文艺本质论的两个重要命题“诗为天人之合”和“不一与一相辅成文”,以及《周易》哲学对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以《易》道论诗文”是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最重要的特征。第三章刘熙载论作家、作品、读者:评述刘熙载在文艺创作论、文艺作品论、文艺接受论方面的论述。在文艺创作论方面:刘熙载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的命题,他重视作家的主体修养,要求作家“理性情”、“养气”、有“识”有“力”;他以“中和为美”、“词必己出”、“天工清新”、“不即不离”等为创作的基本原则,对题旨、章法、句法、字法等创作技巧也有所论述;他还讨论了“品格”与“格式”、“阳刚”与“阴柔”、“清空”与“沉厚”、“按实肖象”与“凭虚构象”等创作风格方面的问题。在文艺作品论方面:刘熙载提出了“艺者道之形”的命题,对“道”与“艺”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他持较为宽泛的作品体裁观,主张“文章名类,莫不为艺”;他张扬作品的社会功能,肯定阳刚豪放的精神,并根据词的发展史实,以李白词为奠基之作、以苏辛词为正宗,推翻了以婉约派为正宗、以苏辛为变调的定论;他要求作家“修辞立其诚”、“言内毕足”、“言外无穷”、“用字在当”、“陈言务去”。在文艺接受论方面:刘熙载同样重视读者的主体修养,提出了“持己”与“持世”、“颂其诗贵知其人”、“论词莫先于品”、“识曲宜听其真”等鉴赏原则,他以“诗言志”、“本色”、“是”与“异”为文艺批评的标准,重视历史的观照、异同的比较、对立与统一、概括与举例、继续与创新等批评方法。第四章全球视野中的刘熙载比较刘熙载与王国维、黑格尔、艾布拉姆斯有关文艺的主要观点。首先,从“观物”与“观我”、“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三个方面,揭示王国维与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之间、中国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之间的联系。其次,比较黑格尔与刘熙载在对艺术美的限定、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整一”与“杂多”等方面论述的相同之处,以及二者在审美理论形态方面和艺术发展观方面的差异,并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中西古典美学的异同。最后,比较艾布拉姆斯的文艺坐标与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构架、艾布拉姆斯的“灯喻说”与刘熙载的“日喻说”的异同,揭示刘熙载的审美理论与思维方式给我们的启示。结语部分,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指出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具有宗经意识、史家意识、现代意识和民族特色等特点。本文以为|教育论文网|: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性人物,刘熙载在其《艺概》和《游艺约言》中,从文艺是“心学”出发,考察了文、诗、赋、词、曲、书法等文艺样式的发展史实和重要作家作品,展开了他对文艺诸问题的讨论,提出了“诗为天人之合”、“艺者道之形”、“诗品出于人品”、“论词莫先于品”等一系列重要命题,从而使中国古典美学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与完形,同时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鉴戒。本文试图突破以往刘熙载研究以为|教育论文网|“刘熙载思想比较守旧|英语教学论文|、狭隘、封闭”的定论,根据他主讲上海龙门书院的史料和新发现的刘熙载的佚文,指出刘熙载已经以其通变务实的思想、怀疑批判的精神、不存门户之见的心胸与他在上海龙门书院的教育实践,回应了近代经世致用的时代思潮,进而在公正评价刘熙载其人的基础上探讨其文艺美学思想。本文试图突破以往刘熙载研究以为|教育论文网|“刘熙载文艺思想无体系”、“《经义概》今天已没有多大用处”等定论,揭示了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内在的逻辑体系,如刘熙载所说“神仙迹若游戏,骨里乃极谨慎|语文教学论文|”,表面上似乎是“信手拈来”的即兴式的点评,其中却自有其“头头是道”的严密的理论,同时揭示了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与其创作实践、以及全部著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试图突破以往刘熙载研究主要集中于诗词、散文、书法等某一门类的文艺思想研究的局限,在阅读刘熙载全部著作和查阅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刘熙载的生平及其思想、对刘熙载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并将刘熙载与王国维、黑格尔、艾布拉姆斯等人的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试图综合运用哲学、美学、文艺学、比较文学、历史学、文献学的方法,对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作出较为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阐释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现代意义。附录的《刘熙载年谱简编》,希望能对全面了解刘熙载的为人与为文有所帮助。近百年的中国美学,受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变革的影响,特别是受西学东渐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似乎不是中国美学在现代合乎逻辑的发展,更像是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重新审视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对于我们赓续中国美学传统,构建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美学,繁荣当今的文艺创作与批评,都是有意义的。【关键词】:刘熙载《艺概》《游艺约言》文艺美学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5-9英文摘要9-14引言14-16第一章刘熙载与他生活的时代16-45第一节刘熙载的生平16-23一、早年求学16-18二、中年宦游18-21三、晚年讲学21-23第二节刘熙载的著作23-26一、《艺概》与《游艺约言》23-24二、《持志塾言》与《古桐书屋札记》24三、《四音定切》、《说文双声》与《说文叠韵》24-25四、《昨非集》与《制义书存》25-26第三节刘熙载的思想特点26-31一、正:德醇27-28二、通:学硕28-29三、实:力行29-31第四节刘熙载与近代社会变革31-45一、刘熙载与龙门书院31-34二、刘熙载与龙门弟子34-45第二章刘熙载论审美本质45-74第一节文艺本质论45-55一、诗为天人之合45-51二、不一与一相辅成文51-55第二节《周易》哲学与刘熙载的审美理论55-74一、易象与审美形象56-64二、太极阴阳说与审美规律64-74第三章刘熙载论作家、作品、读者74-142第一节文艺创作论74-109一、诗品与人品74-80二、创作主体80-86三、创作原则86-94四、创作技巧94-103五、创作风格103-109第二节文艺作品论109-123一、作品价值109-113二、作品体裁113-119三、作品语言119-123第三节文艺接受论123-142一、接受主体124二、鉴赏原则124-130三、批评标准130-133四、批评方法133-142第四章全球视野中的刘熙载142-166第一节从刘熙载到王国维142-149一、“观物”与“观我”143-145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145-147三、“隔”与“不隔”147-149第二节刘熙载与黑格尔之异同149-160一、黑格尔与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相同之处150-155二、黑格尔与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的主要区别155-160第三节刘熙载与艾布拉姆斯之比较160-166一、艾布拉姆斯的坐标与刘熙载的构架160-163二、艾布拉姆斯的灯喻说与刘熙载的日喻说163-166结语166-171参考文献171-187附录:刘熙载年谱简编187-195致谢195-196发表论著19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