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刍议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19233 浏览:836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授人之鱼,只食一餐,授人之渔,却终身受用。”教师只有让学生主动进展。使他们在广阔空间中学会调适自己,适应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试图就这一不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一、在兴趣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条件,是追求成功的第一步。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需要教师积极寻找课堂中的兴趣信息,它包括教材、课件、环境等各方面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而教师收集兴趣信息的过程,既是学生产生求知欲的条件,也是教师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通过适当的手段使教学材料以诱导的方式呈现,如采用游戏、竞争形式,图片、实物直观教具演示,音乐、声响等营造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介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一课时,我借助录像展现1998年夏天长江特大洪灾的场面,加上绘声绘色的解说,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全方位去感受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洪水肆虐的气势,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极大震撼。形成这种震撼力的因素,正是教学中我们努力寻找的最佳兴趣信息,这些信息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探求中激发学生质疑解难

“思维永远是由不足开始的。”学习也是这样,“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因此,引导学生质疑解难,是练习思维能力的基本策略,也是学生积极探讨、寻求的途径。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是学生欲求主动完成学习内容的体现,由于学生在学习中有疑,就说明学生有强烈的求知,大脑在积极地思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诱发出他们有着的疑难不足,进而解决疑难,使学生取得进步。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挖掘潜能、增加知识的良方;其次,教师在肯定其大胆质疑的同时,也应教给学生质疑的策略,积极加以引导。

三、在迁移中激发学生主动进展

学习迁移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它指的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心理学探讨表明,这种影响对学生适应新的情境具有积极的作用。因而,只要在教学中把握住迁移,教学是可以做到“教有条理”、“学有头绪”的。
我国很多教育家对学习迁移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指出过,“不愤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以学生的角度来说明迁移规律对学生的主动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具体把握迁移思路,是有机地协调好“主导”与“主体”之间互动联系的关键。
1.启发。学习迁移,需要学习客体之间有着共同要素。共同要素越多,迁移就越轻易发生,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使学生获得丰富要素的源泉。一般来说,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越扎实,新旧知识共同要素就越多,迁移自然轻易产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浅析、概括思维能力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对迁移也是至关重要的。
2.练习。学习中通过一定的练习练习,不但可以巩固知识,形成心智或动作技能,而且能使其较快地转移到同类心智或动作技能的学习活动中去。如语言学习中熟练掌握了语法的学习,不仅会浅析句子结构,而且会减少作文中的病句。然而,练习练习也会有负迁移,要想使学生产生正迁移,关键是教师要科学地、恰到好处地指导和运用练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必要的练习和练习,还要留意练习方式策略上的指导,使学生学习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总之,学生以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也是教学革新教学论文的必然走势。“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是以进展学生主体性为目的的教学,它要求将教师“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的能动活动,推动教学论文学生自觉、主动、全面地进展自己、提高自己。这就要求教师应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重视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学习的策略,尤其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捉住素质教育的这一核心,教育教学才有蓬勃的生机,才能真正提高质量,培养出一批批具有高素质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