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应以虚华回归务实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13630 浏览:583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教育革新教学论文正向纵深进展,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实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转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意识,推动教学论文了师生联系的融洽。但我们也应看到,在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着着不少误区,特别是脱离文本,一味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华丽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以为,作为语文老师,在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今天,更要在教学中求真务实,要注重文本的回归。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以面面俱到,走向突出重点。实在舍弃更是一种大聪明。

新课程要求语文“以‘知识与能力’、‘过程和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革新教学论文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于是很多老师在自己的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上,都力求面面俱到,使得教学目标设置得过高、过多。而在课堂上,要么急于完成目标,而终极什么目标都没有完成;要么目标得不到真正的落实,特别是知识性的东西被淡化,工具性的东西被忽视。在一次公然课上,一位老师讲《紫藤萝瀑布》,他的教学目标以字形到词义,以修辞手法到重点句子的理解,以写景的顺序到写景的角度,以表达方式到写作练习,以感情陶冶到人生体验,一共列了二十条目标。试想,一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能够完成或落实这么多的教学目标吗?我们看到,为数不少的教师在课堂上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扩展性的口语练习或写作练习,却忽视了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弱化了阅读教学。这样的结果必会造成学生语感很差,也就会出现学生革新教学论文造句乃至模仿造句能力都很低的情况教学论文,终极的结局只有一个:空中楼阁,海市蜃楼。
作为智者,我们应该学会取舍。比如《紫藤萝瀑布》的教学,我们重点放在“以朗读练习来感受写景的妙处”,“联系生活体验来感悟人生哲理”这两个目标上,能圆满地完成,已是很大的收获了。罗列十个目标,操纵中如蜻蜓点水,不如认定一个目标,踏踏实实地完成。当然,舍弃是一种大智,我们一堂课只选择几个小目标,而小目标的聚集,一定要达到语文的总体目标。

二、教学策略以追求空洞的热闹走向务实地求知。合适的鞋子才是最好的。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课堂上,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手脚一放开,自然就多了一份潇洒,课堂形式也随之丰富多彩起来——才艺表演、小品、演讲、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即是丰富的收获?曾经在一次公然课上看到,一位老师上《春》这篇课文,一会儿是歌曲欣赏,一会儿是器乐演奏,最后还来了个舞蹈表演,这种与课文理解无关紧要的环节冲淡了语文的“味道”。在参加语文教学交流的活动中,常看见教师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课文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当前这种浮躁习气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是表面的“辉煌”,而不是实质上的“生长”。教师自身招数用尽,学生却不见长进。由于语文课毕竟是姓“语”名“文”的。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策略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一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个性的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所以,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不妨各行其是,找一双适合自己的鞋子。成功的教师,必然是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就语文教学来说,立足文本却是必要的一个条件。就文本与活动的联系而言,文本是主干,活动是枝叶,活动是为文本服务的。假如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革新教学论文出花样,脱离、偏离、忽略了文本,无异于本末倒置,缘木求鱼。作品的作用只有通过读者才能建构,读者的阅读品味在其中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其次,我们还应该在学习策略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诸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须的阅读背景资料,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以流于形式、生搬硬套走向冷静理智,扬长避短。媒体只是手段和工具。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计算机和网络正逐渐转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工程已被广大学校重视,很多学校相继以组建多媒体网络教室或校园网络为基础,以网络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教育教学实验与革新教学论文,推进了教育信息化进程。但是,教育信息化工程毕竟是一件新兴事物,在进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值得探讨的不足,如不加留意,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极真个倾向,把原本美好的、优越的网络教学引入误区。
很多人以为只有选用最先进、最现代的网络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往往置教学内容于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盲目走极端,总觉得非网络不成天气。如有的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堂课只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课题,让学生上机读课文,网上看课件,自己上网做习题,查答案。一节课下来,学生脑袋里什么印象也没有。有的教师把“网络技术”作为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把“网络技术”作为教师演示工具;单纯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获取教学信息。比如一位老师在进行《观沧海》的教学时,只在屏幕演示了一个曹操在山顶看海的画面,这是学生在头脑中可以很轻松地呈现的,这未能发挥媒体真正的作用。假如此时教师用短片展示曹操纵为政治家、军事家的雄才伟略,学生对本诗中的意境的理解必会更加深刻。
教学实践表明,音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假如制约教学论文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固然让人线人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和品味的时间。在很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先进的现代的网络误以为教学手段的绝招。任何媒体都有其自身的上风和局限性,我们在运用时,应清醒地熟悉其利弊,以取其精华,去其不足。要切记:媒体仅仅是一种手段和工具。

四、课堂评价以低俗的一味褒扬走向客观公正的进展性评价。虚假的表扬更是一种伤害。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于是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追求好听的评价,以此来活跃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殊不知,假如我们老师一味追求讲“好听的话”,对学生人格的健全进展,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很难确定听惯了“好听的话”的孩子,会怎样应对挫折,他们还能听取忠告、明辨是非、熟悉自我吗?假如对回答错误的孩子仍然采用全盘的肯定,那是孩子的自尊心的最大的伤害。这是不是有点像古代奸臣对昏庸的天子的味道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置可否,学生感觉到的只会是教师对他的漠视。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进展。教学评价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实现目标程度以及学习进步程度和创造力等等的评价。评价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别性和进展的不同需求,推动教学论文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进展的独特性。假如仅仅是笼统的赞扬,将无助于学生熟悉自我,建立信心。
举例来说吧,一学生扮演曹操“观沧海”,读得有气无力,老师评价:“这个曹操怎么打了败仗啊?看见大海这么没有精神?”学生立即心领神会,再念时声如洪钟,气势豪迈。这位老师的评价可谓到位,机趣幽默融于其中,虽对学生作出了否定的评价,但绝没有嘲讽的味道,学生欣然接受。我想,所有老师也会为这样的评价叫好的。采用类似这样的评价,效果也确实不错,如:“你还差一点就成功了!”“你比老师当年强!”“不够完整,但这个方面谈得很出色!”等,大大激励了学生,调动了他们交流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愿意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形成了一种同等、融洽的氛围。我们必须清楚,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与学生交流,在信息的相互反馈中指导、点拨学生。我们可以评价“离成功不远了!”但我们必须提醒他,不足出在哪?能够解决吗?启发他去思索、寻觅、发现,终极走向成功。只有这样,才凸现出评价的目的与价值。正是由于这样的理由,固然激励作用是评价最突出的特点,但也绝不能一味追求“好听的话”。我们不必也不能把课堂的评价简单化、极端化、形式化,我们心中绝不能产生“评价都好听、评价必须好听、评价为了好听”的想法。
总之,新一轮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布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在成绩眼前我们也要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着着偏差和一些误解,我们有些教师淡化甚至完全舍弃了一些传统教学中的优秀策略。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变革必然是一种扬弃。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不能为了“立”而破除一切,为“立”而求新求异,不能借革新教学论文之名回避传统和实际,甚至避开规律,当然更不能矫枉过正。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精确科学的策略,处理好课改中的诸多不足,才会有利于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健康进展。
李永才,教师,现居四川成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