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与语文教学碰撞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22657 浏览:1054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63

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3-140-01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的学科,古今文人写文章时皆是有情而诉、有感而发。文字是情感的载体,每一篇文章,无不包含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而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间隔有时简直难以逾越。在教学中,就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以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活跃的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对文学形象欣赏的深化能起到明显的作用。可以说,想象与语文的碰撞是语文有效教学的一条捷径。下面笔者就通过《背影》的教学案例对“想象与语文教学的碰撞”做进一步地解读和阐述。
案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由于距学生时代久远,很多学生不太喜欢读,更谈不上感受文章质朴语言背后的深厚感情。怎样切入课文昵?我曾经试图以时代背景讲起,讲那个时居的动荡,可学生呈现给我的是一双迷茫的眼睛。怎样调动学生的情感呢?我找到了“想象”这把利器。
《背影》一文中有这样一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以北京到徐州打算随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到父亲,看见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了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段文字反映了父亲身处逆境仍关心儿子的感情。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不足:“请用一段语言描述‘满院散乱’以及‘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的情景,以‘我’的口气来讲一讲。”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很快进入情境,做出了出色的答案。这个教学案例以环境描写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学生以字词句中爆发了想象,以而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父亲爬月台买桔子”是全文的教学重点,为了让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我首先让学生找出父亲爬月台的动词,然后采用了锤炼语言——换词的策略。我将“慢慢探身下去”变为“慢慢跳下去”;将“用两手攀着上面”变为“用两手扶着上面”;将“两脚再向上缩”变为“两脚再向上动”。学生一时陷入了沉思,几分钟后,学生们个个踊跃发言,一致以为不能换。至此,学生们已在自己的脑海中再现了父亲爬月台为儿子买桔子的场景,领悟了深深的父爱。
浅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王国维对读书的境界颇有想象力的概述。王国维的话语对语文教学法是不无启发的。如何使学生达到看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想象是必不可少的。高明的教师总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经过潜移默化,使学生见一叶而知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语文能力的形成不靠亦步亦趋的死板教学,而要以想象为翅膀,去追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着火点”、“触发点”,以而驱遣学生的想象。案例中的主要做法是:
(1)依据文章的环境、情节和人物,引导学生再造想象。文学的生命力是顽强的、永恒的。由于每一个时代,每一个读者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有着形形色色的不同解读和感受。“阅读”过程就是学生带着对生活已有的熟悉再次去融入作者的精神世界,去解读“生活”的过程。体验阅读的过程就是立足文本,依靠想象,将生活与文本加以沟通的活动过程。
(2)锤炼语言,再现情境。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由字词句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在咬文嚼字中揣摩作者,在品词析句中走近作者,在推敲把玩中感悟作者,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但要把这些作者的心理完整地讲述给学生,想必是很难做到的,假如我们把想象加进去,引导学生自己去追问,效果要好得多。《背影》中“父亲爬月台买桔子”这一部分,笔者就是通过锤炼语言,再现情境达到将文章的此情此景变为学生的“我情我景”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由于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他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联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进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想象,有时是对文本的最直接认知,是个体最有作用的创造,在语文学习与运用中更是处处闪动着想象与革新教学论文的火花。
让想象走进语文的殿堂,使想象成为语文教法的有益补充,想象与语文的碰撞会产生出道道美丽的风景,让学生在想象的欢快中感受语文的美。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