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语文教学实践困惑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6449 浏览:218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近年来植入“导学”概念的教学探讨,如“目标式导学”“不足式导学”等探讨都取得了较大的反响和很好的成效,但是都没有真正撼动教师“统治”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真正作用上的高效课堂也就无以实现。有鉴于此,结合近几年的尝试与实践,基于导学案的语文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谈谈个人的一些思索。
关键词:学案导学教学实践反思

一、学案导学法的含义与作用

“学案导学”就是以导学案为依托,以导学为策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①。首先,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近几年在全国得到广泛认同与推广,富有鲜明的时代感。其次,教师在深入探讨教材的基础上,要在课前备好两案:“教案”“导学案”,同时要兼顾两个角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两案合并,教与学相统一。所以“学案导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实“学案导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重视了教师主导下“教”的作用,同时尊重学生主体作用“学”的过程,能充分激活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思维,做到课堂容量大、节奏快、效率高,真正诠释了以“生本理念”。

二、导学案编制特点与原则

导学案起到连接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之间的桥梁作用,借助导学案改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中师生合作效率。所以“导学案”是建构高效课堂的保证。总而言之,“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②”。
因此,导学案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课时连续性原则:导学案最好以课时为单位编制,针对性强。同时根据专题下版块特点,注重导学案编制的整体性和连续性②不足层次化原则:将文本代表性的知识点设计成不足形式,以不足为载体,让学生加以质疑、释疑甚至激发其思维,进而实现学会与会学的统一。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别性,导学案的编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不足设计应有层次性、渐进性,符合学生自身认知规律。③主体介入性原则:新课程夸大以生为本,那么,导学案编制首先考虑的自然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同时,让学生介入导学案的编制,亲身体验,以而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的终身进展奠定基础。④学法指导性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导学案把教学由“授人以鱼”变革为“授人以渔”,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单打独斗已难以适应新形式,所以导学案的编制必须走集思广益之路,没有终南捷径。

三、“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困惑反思

我校语文教学导学案编制已有多年时间,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践中也碰到了诸多不足,为了提高导学案的实际操纵效果,笔者力求以“导学案如何编制”和“导学案怎么有效导学”两个层面加以反思。

(一)、教案、导学案要“一体化”

我校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既要使用教材、教案,又要处理导学案,实际运用感觉不顺心,四十分钟难以科学公道利用,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教案注重教,导学案注重学,只有教案、导学案“一体化”,才能有效地解决教学中有着的这种不足。基于导学案的利用,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作好预习,通过预习,发现自己不能解决的不足,教师再在导学案利用基础之上,讲学生不解的地方。比如学生体验肤浅的地方讲一讲,学生卡壳的地方讲一讲。做到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统一。并要求学生将不足的答案要点落实到导学案上,避免学生表面的活跃,削减了动手表述能力。

(二)、利用导学案补充教学内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有如此感受,假如事先学生不能对某课相关背景资料认真阅读思索,那么我们课堂上将会占用很多时间来讲明相关背景资料,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就应相应在课前预习环节增加相关背景资料链接,如相关的背景、作者先容、作品评论等等,这样,学生自己在预习时根据相关背景资料能看懂的,能记熟的,教师课堂就没必要讲解。假如担心学生的探究不够深入,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相关资料,来提升学生的理解。这样就可以腾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索并通过巩固练习来落实课堂教学内容,完成知识有作用的建构。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学定教”,学生就可以利用导学案“先学后教”,可见“学案导学”不是限制课堂教学形式,而是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立足于学情,针对性编写导学案

市场上教辅资料满天飞,有些编得再好,由于无法根据具体某个学校甚至是某个班级学生的学情差别来编写针对性很强的导学案,往往不是内容过细过杂,就是内容过深过难。所以,导学案应立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层次来编写。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各个班级的学情尽管大致相同,但是也有着差别性,所以,导学案的编写不能简单的搞组内分工,大家共用一案的方式,一份导学案的编制,代表一个老师根据本班学情而设计形成成果,这必须有结合自班学情二次编制的过程,做到同中有所差别。也就真正做到立足学情,实现导学案利用最优化,切实为提高本班的课堂教学服务。甚至可以尝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主编制。亲身体验导学案编制的过程,更具针对性,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四)、课前不足预设性与课堂不足天生性要统一

平时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导学案上课前预设的不足很多时候与课堂临时天生的不足相冲突,课堂教学往往重新回到过去的传统方式,教师围绕预设的不足牵着学生走,教师把预设的不足浅析的头头是道,讲解的深刻透彻。比如:课前预习部分既要有教师预先设计的不足,又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把预习中自己的不足编在导学案上。上交给老师,老师做好统计整合。便于课堂师生、生生合作探究。
总之,基于“学案导学”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该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实验的策略,同时导学案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的联系还不够明确。应进一步加强学案导学法与学习成绩之间联系的探讨,以便发挥导学案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①《学案导学:课程变革的细节》季洪旭《新课程》2007.9
②《“学案导学式”教学探究》孙晓红论文网2009.10
③《学案导学法——一种轻负担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法》郑宽学宾县研培网2010.08
④国家教育部颁布《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