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语言教学中学法渗透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21055 浏览:954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公道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以某种作用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联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

一、学法渗透式课型下的教学语言

学法渗透式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特别留意自己教学语言的运用。这种课型下的教学语言应该具有如下特点:1.教育性。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要将知识传授和学法渗透结合起来,以而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策略齐头并进的目的;2.启发性。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不足。因此,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学记》里讲:“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张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教育学生在于开导,引导他走路而不必硬牵着他,鼓励他前进而不必强制他,启发他去思索而不必把一切都告诉他。由此看来,教学语言启发性的特点便在于“开而弗达”。教师运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探究思索,而不是把什么都告诉学生,这样的语言才更有利于学法渗透;3.口语化。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的练习,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在通俗易懂口语化的同时又幽默有趣,生动形象;

4.针对性。教学语言的针对性,最根本的体现为教学语言与教学对象的一致性、吻合性。

学法渗透式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语言更多地是考虑学生的心理规律和思维规律,更多地是考虑教学语言适合于学法渗透。生动形象是教学语言魅力的生命。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师通过语言的立体表达,创设出既有节奏,又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刺激感染学生,产生美感效应;幽默风趣是教学语言富有魅力的更高要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语言不时体现出幽默风趣的风采,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学生精神振奋,而且能创造出一个活跃且和谐的课堂氛围;启智导学是教学语言布满魅力的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不足教学法”中,要求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创设不足的情境,去点燃学生好奇心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启智导学的教学语言能启迪学生的聪明,疏通思路,指引导向,“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
学法渗透式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学语言要更注重学科特点,由于此类课型更注重学科特点和学科规律。首先,注重普通语言与专业语言的互译,普通语言即日常生活中所用语言,这是学生熟悉的,用它来表达的事物,学生感到亲切,也轻易理解。其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普通语言为解释系统。语文学科语言也是如此,通过两种语言的互译,就可以使语文专业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鉴戒,以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其次,注重语文专业语言学习的过程,公道安排教学;要突出汉语言本身的特点,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中国人作为母语学习的语文教学。传统语文教学中一条最可贵的经验就是以汉语文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汉语、汉字本身的特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以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法渗透式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练习

练习的序列化和操纵化。语文教学首先是一门科学,然后才是一门艺术。指导上心血来潮离题万里的即兴发挥,练习中漫无目标面面俱到的题海战术,都是不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过程是连贯的,教学内容是系统的、复杂的,内容安排应是有序的。假如有了一个序列化的语文练习目标系统,就会有利于操纵和检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序列化的语文练习目标系统应当有四个层次:大纲要求——总体目标,年级要求——阶段目标,单元要求——单元目标,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这四层目标之间的联系是:达成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落实,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体目标。构建练习的目标序列,不应着眼于语文知识点,而应着眼于语文能力点。所谓语言练习的操纵化,就是把关于语文学习的论述、原则和规律转化为安排言语实践过程的行为方式,变成学生能动学习语言的实践行为和动作。学生的心理过程是有规律的,因而是可以制约教学论文的,为此,必须使教学程序化,正确地规划教学的结构,按照教学的心理活动的动作、操纵来安排教学的过程。

三、学法渗透式的课型语言练习的艺术

练习既是贯串语文教学全过程的一根思想红线,也是语文课堂运行的操纵把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进入了“练习”的过程,两者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学生的“善学”与教师的“善导”,都必须通过一个“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讲究语言练习的艺术性,使练习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讲究练习的艺术,必须留意:1.渗透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科学地把握“度”,即横向的标度、维度、力度、效度、梯度、深度等,留意恰到好处,又要将练习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去,将显性练习和隐性练习结合起来。新课开始时的导入性练习,新课进行中巧妙的发现性练习,新课结束时的达成性练习,都应精心安排,巧妙部署;2.多样性。以形式上看,练习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既可以是读,也可以是听;既可以是单项练习,也可以是综合练习,既可以是独立作业,也可以是集体介入。以内容上看,既可以是阅读吸收,也可以是写作表达……而且应当将它们统筹安排,有机结合。
(黄萍,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