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校本语文教材编写中运用和效果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7428 浏览:234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职校语文课程如何为专业教学提供相应的语文知识,提高其能力,是摆在语文教师眼前实实在在的课题。然而,由于传统的语文教材在内容取舍方面没有完全以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难以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着既不喜欢也并不明白的东西,使学生产生对语文课的厌恶情绪,并影响到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了转变这种近况,笔者尝试把行为导向教学法编写进校本语文教材中。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定义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职业能力、实践素养、关键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策略能力)及革新教学论文能力。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

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语文教材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编写,教材编写自始至终体现学生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彻底打破了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

1.选文注重学生“能感知”“感兴趣”的特点

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介入,这就要求校本语文教材的选文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思想成熟度及学习特点等。
教材范文既是教学的示例又是文化载体。所以,在不转变教学目标并保证选文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定要选择学生能感知的且感兴趣的范文。让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教学的主导者。

2.脑、眼、手、口并用作为校本教材编写核心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在编写校本语文教材中提出了脑、眼、手、口一起用的原则,为教师课堂教学呈现师生互动打好基础。
所谓用“脑”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脑思索。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讨论归纳法、不足教学法等都是要求学生用“脑”。所以,在编写校本语文教材时,要着重考虑如何让学生喜欢动脑,勤于动脑。所谓用“眼”就是让学生多看书,多看影视作品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在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不爱读书的主要理由是课文内容不吸引人,再加上语文老师肢解性地讲析使课文缺少活力与魅力。为此,教师在编写校本语文教材时,把“愉快教学”、“情境教育”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方式策略渗透到课本中去。所谓用“手”就是让学生积极介入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在编写教材时本着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基础、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提出了学生为课堂的主导者,并把学生介入教学活动编入校本教材之中。比如,在编写古文《千金买骨》、《曾子杀猪》时,笔者特意要求学生分角色表演,以加深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在编写运用文书信教学时,安排了学生给父母写信,给初中老师或同学写信等作业,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所谓用“口”就是让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教师编写的校本语文教材中,学生说话练习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来编写。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交际口才练习,同时,根据职业学校学生朗读能力差这一特点,笔者还专门在每一单元安排了朗读课文。

3.教师上课有策略可依

如何让语文教师能够运用行为导向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是编写校本语文教材首要考虑的不足。为此,教师可以把常用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编写进课文,方便教师引入行为导向型教学法,并渗透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校本语文教材运用的效果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实了行为导向教学法校本语文教材是符合职业学校语文课教学实际需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行为导向教学法校本语文教材很大程度上以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讨论、去讲解、去评价,使学生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有了积极性,学生通过自愿探求实践,形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2.更新了教师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

自以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校本语文教材以来,教师逐渐转变了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进展学生的能力为本位。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校本语文教材编写中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创造一种教学互动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了有效的制约教学论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专业教学提供更有效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性进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