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朗读理该先行

更新时间:2024-01-29 点赞:5266 浏览:183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新课标对朗读有明确的要求,读一般的现代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出断”;“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地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九年制义务语文教材第一、二册更是颇具特点的强化了朗读,以单元提示到课文的练习重点要求、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都有不同程度、不同目的的要求和练习,显然都是为了强化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些很值得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有幸听了我校几位语文老师的教学示范课以后,感触很深,他们的课成功之处在于很好地把握和运用了朗读教学法。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和当代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对于刚以小学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比较较弱一些,可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艺教学论文等的学习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却很热衷于朗读,对范读的语调、教师的表情模仿得快、准。所以,我以为他们的课成功的关键就是把课标关于朗读的要求吃透了,明确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七年级的语文教学,朗读是必不可少的。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的过好朗读关。为什么呢?由于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文学美的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校阅阅兵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知水平和运用程度。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新课标下的新课堂究竟该怎样组织,很多老师在思索、在实践。面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语文课堂教学,我本着“以朗读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在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教学水平。最近,又外出听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授课,感触颇深,更使我熟悉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练习。”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段落、篇章情感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朗读能力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通过实践,我发现朗读练习有很多好处:
第一,朗读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每篇课文开始,我都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创设一个课文情境。这样,就很快地捉住了学生的留意力,使他们进入课文之中,引起学习的兴趣。
第二,朗读有利于深入感受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反复朗读的重要量。我在讲授《黄河颂》一文中,引导学生反复感情朗读,以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学生情绪高涨、满怀,仿佛自己就是站在高山之巅的光未然,在面对黄河,纵情歌唱。课堂效果相当的好。
第三,朗读有利于以读到写,以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记得这一班学生刚升入中学时,我让他们作自我先容,大部分学生简单先容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后,便不知以何说起了。经过一年的朗读练习,现在,学生在上口语课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能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作文水平也取得很大的进步。
第四,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经常进行朗读练习,能增强学生对语音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赏力。
当然,朗读对于语文教学的作用是无法用条条框框来列举全的,但是,要想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也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要靠日积月累,要勤读、多思、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能力也需要循序渐进地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不愿读书,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同学读书东张西望,有的同学读书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所有这些都说明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用多种形式,有效切实地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一、采用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

1.调换字词,进行比较朗读。针对具体课文内容中某些重点词的理解,用换近义词的策略进行比较朗读。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中有一句话:“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在理解此句“挑逗”的含义时,我让学生把“挑逗”改为“映衬”、“搭配”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这一换一读中,很快就理解了“挑逗”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2.转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课文中总有一些类型比较特别的句子,如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等。对这些句子转变句型进行比较朗读,既能使学生读出这些句子的特点,又有助于他们领悟到作者的情感。《天子的新装》一文中,天子、老大臣、官员看新装时的心理描写,分别用了不同的句式,如天子“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天子吗?”(反问句)老大臣“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感叹句)官员“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这样的官职吧?”(疑问语气)。把他们说的话互相转换、比较,学生再去朗读,既增强了兴趣,又很快就理解了天子的骄横和愚蠢,老大臣和官员的虚伪、自欺欺人的性格。

二、身临其境的配乐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语文课文类型不一,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适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诵,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安塞腰鼓》一文,我在课前录下陕北高原后生们打腰鼓的雄壮声音,壮阔、豪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上再加上我铿锵激昂的朗读,仿佛把学生带入击鼓的现场,学生的一下子调动了起来。

三、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读

教学生读一篇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将无声的文字符号,由视觉到思维经过理解加工转换成有声语言,再现故事情节,描绘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不但能集中学生留意力,还能在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前面提到的《天子的新装》,还有《羚羊木雕》、《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等,我都采用这种朗读方式。学生将自己融入到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内心世界中,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四、创设情境的想像朗读

情景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像,同时更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荒岛余生》一文,讲的是鲁滨逊被困荒岛后与困难作斗争的思索行动过程,我在讲课时,引导学生想像假如自己被困荒岛,将会怎样想、怎样做。把学生先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再启迪想像,不仅能激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深层的含义。

五、生动传神的表演朗读

十几岁的学生,自我体现欲很强。课堂上,老师应及时捉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进入角色,表演一下课文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启迪他们的思维,进展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们人人做演员,个个都介入,通过表演朗读,读出了语感,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受到了美的陶冶。
总之,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烦闷的课堂,没有教好学生读好课文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朗读必须贯串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朗读的重要量不言而喻,朗读的作用有目共睹,让我们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活动起来,给朗读以时间的保证、质量的保证,使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热门”,让学生以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