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5885 浏览:212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整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不足。围绕“怎样整体优化”,我首先进行了学习适应性、语文学法近况的问卷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和专家的意见,在学校领导、语文组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设计了整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教学论文案例,然后进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管见

近年来,语文教学探讨的主题似乎可用一个“变”字来概括,很多新概念、新观点、新学说如天女散花,叫人目不暇接。这种“百家争鸣”的蓬勃态势,令人欣慰。
在这种踊跃革新教学论文的大环境中,很多语文教师有选择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个性,深入探究教学艺术,因而连连获得可喜的教学成效。然而,也有一些语文教师感到无所适以,又深怕落一个“老八股”的嘲讽,所以只得装样子、赶时髦,盲目搬用某种跑红走俏的新“法术”,结果弄巧成拙、事与愿违。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的职业主见,要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在万变中不离其宗。那么,语文教学之“宗”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语文教师都必须明确的一个重要不足、也是在语文教学及革新教学论文中应不离不弃的一条首要原则。
我以为,语文教学之“宗”应该分为教和学两个方面,而且,只有首先明确“学”之目的,然后才能明白“教”之意图。我以为,学生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三个词语六个字,即“熟悉——记忆——仿造”。知识比如工具和材料,技能便是本领和艺术。而记忆既是熟悉的深化,又是仿造的基础,它是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关键环节和条件条件,当知识通过记忆而转化为技能时,才能仿造出语言和文学的“工艺品”。
语文学习目的三个环节中,每一个环节又可分为两个循序渐进的层次。学语文和学其他学科一样,以熟悉开始。比如:教小学生熟悉一个“就”字,先得让学生知道这个字的读音、结构和写法,这就是“认”,进而结合课文,仿造例句,启发学生理解这个字的一两种常用作用,这便是“识”。随着课外阅读时的不断发现和课堂教学的随机补充,学生对“就”字的理解将会逐渐完整而深刻,于是懂得这个字可以分别充当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和名词,以及在充当不同词性时的不同作用。当熟悉进展到这个阶段,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立体性的记忆。严格地说,记和忆的对象与要求也不尽相同:当记的是只须理解的一般知识,只要求记下一些基本作用就行了;该忆的则是富有使用价值的精华内容,要求学生能够随时正确无误地以脑海中再现出来。
学语文并无捷径,全靠形成兴趣,日积月累,在揣摩、记忆和练笔上下功夫。学生所记的越来越多,能忆的也越来越多,“记忆仓库”中的“货物”就会日益丰富,仿造的兴趣也就会日趋浓郁。仿造可以是说话,但主要体现为写作。学生学写作最初如幼儿学行路,由爬到走,渐走渐稳,于是又学跑学跳,到了一定程度,就能够随心所欲地做出种种动作,这便是创造。学生学语文,实质就是学语言、学写作。
学生学语文的主要目的,决定了教师教语文的主要意图:最有效率地指导学生熟悉、记忆和仿造。要实现“最有效率”的教学,就必须采用“最有效率”的策略。例如:“点拨法”就很值得鉴戒。尽管这类策略因人而异、千变万化,但都必须符合下述原则: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启发诱导、正确恰当、生动活泼……假如将这些具体原则概括为一个总体原则,就是“多快好省”的原则。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语文教师必须及时了解语文教学方面的新信息、新动态、新经验。只要既能明察万变又能深明其宗,就能不断地采来别人的“花”,酿成自己的“蜜”。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进展的主体。面对吕叔湘先生指出的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仍严重有着的现实,针对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我侧重以“学”的角度,提出了指导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的四字教学观:“得”、“快”、“法”、“趣”。
“得”,即由教师讲得多转到尽可能让学生学多点、学好点、得多点,千方百计地使学生逐步做到“五个当堂清”:语文基础知识当堂掌握;语文基本能力当堂练习;语文的基础性作业当堂完成并评改;非智力因素当堂得到培养;当堂受到思想、审美等方面的教育。留意教学量的调控,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促使全体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学有所得、各有进展。
“快”,即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的快节奏氛围,培养学生课堂快速学习的观念和行为。我要求学生逐步做到“课堂六快”:一要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要求课前准备好课本、练习本、文具,一上课就快速入境,快速温习上节课要点。二要快读。快速阅读,迅速捉住课文的重点、难点、要点。三要快思。既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快速提问,又要快速收回,转移思索点。四要快写。快速地做课堂笔记,快速地写阅读提要或作文、演讲提纲,快速地完成并订正课堂作业。五要快记。快速地记住基础知识、学习要点,快速地背诵诗句文段。六要快结。快速地作课堂小结,及时感受成功之乐。
“法”,即学法与教法并重。我们的一项调查表明,42的中学生以为学习策略是影响他们语文成绩的最大因素。因此,我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文课堂学习策略指导。除把《成功作文法》、《成功阅读法》、《成功学习法》推荐给学生之外,还指导必学课、选学课、活动课的学习策略。既把预习、听课、笔记、提问、作业、温习等常用学法编成口诀,课堂上针对具体的语文不足指点学法,又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引导他们经常总结学法,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高效学法。
“趣”,即想法使学生语文课堂学习饶有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中,有35的中学生以为语文学习兴趣是影响他们语文成绩的最大因素,这使我强烈地感到非智力因素已越来越大地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此,我围绕怎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探讨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语文课堂学习情趣的激发,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以期形成语文学习的志趣等。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型

一般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单一,局限于统一内容、统一地点、统一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轻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别,不利于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就要探讨优化课型结构。我的教改思路是:在不增加现行语文教学课时的条件下,缩短必学课上课时数,增设选学课、活动课。这里的必学课、选学课、活动课与国家颁布的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课程系列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它们只是必修课程系列内的三种不同的课型,在每个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有机整合,形成课型结构,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地点、时间的机会,推动教学论文全班学生在课堂教学里尽可能得到全面、充分、和谐、主动、生动的进展。
必学课,全班学生集中在教室进行,任务是完成课本上的教读课文、作文练习、语法和读写知识短文的教学。选学课,又分为必选课和自选课,必选课只统一课时不统一学习节奏,必选内容为课本的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必学课、必选课一结束就进行单元检测,学得快、学得好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入阅览室、图书馆上自选课;学得慢、学得较困难的学生留在教室里,在教师辅导下对本单元学习查漏补缺。活动课每周固定为一节,人人介入,活动地点多数在教室里,有时也选在多媒体教室、阅览室、校园内外。活动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三条:一是课本中“语文活动”和“听说练习”;二是学期读写练习重点;三是学生应具备却又薄弱的某项能力。
课型结构的优化,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转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观念和行为。一位学生感慨地说:“老师把进阅览室选学作为学得好的奖赏,很特别。为了得到这种奖赏,我上课更讲究效率,课余温习、预习更自觉了。”有位学生在选学笔记里写道:“一进阅览室,就像进入了知识海洋,任我们去翱翔。”活动课更让学生欢呼雀跃,一位成绩很优秀的学生说:“是活动课使我发现了自己与同学之间能力的差距。每次活动课,我都特别兴奋,特别认真地准备。”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