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4986 浏览:153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科学技术的迅猛进展,要求教学不能再以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终身学习的策略。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就成了必然的走势。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已成为我国小学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热门课题。这几年,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进展特点,我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学法指导的探讨。

一、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法

科学的学习策略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以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自觉运用这些规律探求新知。
例如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课文,学生通过自读,感受出儿子很爱自己的父亲:在岛上栽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充分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索:高尔基是如何爱自己的儿子的?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爱”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给予上,还体现在思想的陶冶上。至此,应当说学生理解到位了,但教师不应该满足于这个结果,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感受人物思想感情,一要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二要留意联系生活实际。
可见,学法指导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一方面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策略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可贵的精神财富。

二、在知识迁移中巩固学法

对于学习策略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策略,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策略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策略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策略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策略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运用这些策略去理解新词了,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策略进行后几段学习。以《莫高窟》一课为例,课文中写塑像、壁画、藏经洞的内容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塑像"一段作者写作顺序的概括:“总体印象——具体先容——游客感受"。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壁画、藏经洞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碰到具有相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捉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策略,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三、夯实每个环节,积累学习策略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策略不即是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策略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对策。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加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要留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认真探讨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策略是学生形成认知对策的条件。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策略进行学习时,学习对策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对策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例如,在划分段落的教学中,学生因运用的分段策略不同而产生分歧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裁判谁对谁错,或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讨论使学生自由地、批判地思索,以而领悟灵活运用学习策略的真谛。由于学法指导效果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法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策略还不够,还应留意以下两点:第一,学法指导要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学法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讨有效的指导策略,有意识地把学法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才能使学生持续进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鄢陵县实验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