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3878 浏览:99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职院校作为“社会职业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学生人文素质的情况教学论文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职责,它对于构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系统、健全和塑造学生完美人格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近况和大学语文的尴尬地位

(一)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

什么是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通过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接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采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其情感聪明的关键环节。
而现今中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情况教学论文却令人担忧。有的高职院校片面追求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狭隘的“市场需求”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导致了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严重缺失。主要体现为:行为低俗、品位不高、缺乏文化常识、崇尚物质享受、思想上功利狭隘、人际交往不协调、抗压能力差等等。因此,如何弥补当代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成了高职院校确当务之急。

(二)高职大学语文教育日益边沿化

1.高职大学语文基础性地位动摇

“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技能的培养和练习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以推动教学论文人的全面进展相通于普通高等教育。假如高等职业教育只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就会使所谓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单面人,既给学生个人带来困惑,也给社会进展带来不足。”[1]
大学语文课,作为高校给文(非中文专业)、理、工、农、艺术、医学、财经等各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基础课,理应受到高度重视。但由于大多高职院校在“市场需求”、“就业导向”等原则指引下,奉行“重理轻文”、“重技能、轻素养”的功利性、实用主义的培养方式,导致了大学语文基础性地位动摇、大学语文课日益边沿化的近况。甚至有的学校的某些专业干脆就直接取消了大学语文课,而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生基本文化常识的贫乏、人文素养的缺失。

2.师资队伍的配置与教学策略不公道

当今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课程的进展无疑遭遇了“瓶颈”。在课程的设置上,一些高职院校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经常出现占用人文学科课程的时间去填补课时不够用的专业课的情况,并且在师资的配置和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都有着着不少不足。很多院校通常将中文骨干教师留在本系教授中文专业课,而把学历层次相对不高、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甚至是平时只负责行政工作的一些教师派到外系去担任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由于教师经验不足,教学策略不得当,加之受中学语文传统观念的影响,出现了把大学语文上成了“高四语文”的情况:只注重工具性,而没有与人文性相结合。因此逐渐造成了学生听课无趣、教师讲课乏味的消极局面。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讲课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恶性循环。

二、高职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核心作用

(一)大学语文是最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科

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和载体,是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学和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全面进展和公道自身知识结构的必要积淀。因此,在课程配置中,除了加强对外语、计算机、经济与贸易等热门专业的建设外,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地位也必须加强和提高。由于没有人文含量的文化是残缺的文化,没有人文素质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了解本民族文化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具有的文化修养和责任。而作为能够深入体现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大学语文课正填补了这一空缺。

(二)大学语文课程对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清华大学刘海洋的“泼熊事件”及云南大学马加爵的“杀害同窗事件”的发生,逐渐暴露了部分高校“重知识、轻素质”的培养方式的弊端,也让我们急切熟悉到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完美人格的塑造工作已刻不容缓。
大学语文课作为最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科责无旁贷的承担起了这一神圣使命。例如在语文课堂上讲解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时,可以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列宁是如何在重病期间坚持读这本书,以中汲取精神气力,减轻生理的病痛的例子,以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在讲解《周易》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时,应教会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和不服输的意志。通过浅析苏轼的诗歌及其人生历程,激励学生在碰到挫折时,要以乐观旷达的心态来直面人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终极达到塑造大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三、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真正走上人文素质之路的革新教学论文措施

(一)提高大学语文师资队伍素质,实现大学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首先,要进一步改善师资结构。在教师配置上,要尽量选择高学历、高水平、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来担任这门课的教学任务。第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第二课堂等教学策略,争取营造教学风格活泼、贴近实际生活、妙趣横生、幽默生动的教学氛围。第三,真正挖掘出大学语文的“人文性”的精神内涵。高职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本身,更要通过课堂内外的拓展延伸,把它上成一门真正的人文素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文化品位、价值取向,真正实现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

(二)注重大学语文教育与各专业学科的融会贯通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以就业为目的,注重学生的职业型、技术性、运用性。在课程建设中,普遍有着重知识技能、物质利益,轻道德、人文精神的现象,把学生像制造用具一般地培养,阻碍了其全面进展的实现。爱因斯坦曾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离开这个学校时,只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个专家。”大学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一旦跳过基础去学习专业技能,就如同累卵系于一发,是十分危险的。
实践证实,注重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不会挤占其专业学习的时间,反而会帮助学生对其专业学科知识有更深层的领悟。以音乐专业学生为例,教师上课时可以有意识的联系音乐作品中的人文素材,实现两者的融合。比如,教师可以以古曲《高山流水》导入,讲解《列子·汤问》中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情,让音乐专业学生在音准、节奏、技法之外,更多地领悟“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的意境,以达到大学语文教育与其专业学科的融会贯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大学语文外延,丰富人文课程多样性

要以根本上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仅凭一门大学语文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与之和谐配套的多样性校园人文课程与其共同树立起一种浓厚的校园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推进课程革新教学论文建设的步伐。课程的结构决定了学生素质的结构,要想以根本上转变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近况,就必须积极推进课程教学系统的革新教学论文,加强人文课程的建设。首先,我们在课程安排上,应对过于臃肿的专业课程进行适当压缩,本着“论述够用,素质拔高”的原则,增加人文性较强的课程。比如选修课的设置就可以在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其拓展和延伸性较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其次,我们应注重了解时代前沿的新动态。大学生是对新事物最为关注的一批人,我们应结合其心理特点,安排一些他们既感兴趣又对他们大有裨益的课程。
结语
“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足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学生的可持续进展能力,影响高职院校未来的进展与竞争力。”[2]大学语文课承担着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职责。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日益边沿化的今天推进大学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但是,大学语文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进展之路又是任重而道远的,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理想化状态也不是短时期能达到的。只有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革新教学论文大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大学语文培养和进展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逸凡,邹宏秋.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进展——兼论高职教育进展的张力与维度[J].宁波大学学报,2007,6.
[2]李向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化的探讨与实践[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魏汉武,男,文学硕士,河南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