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探讨让小学语文教学走向网络化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13431 浏览:506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网络世界为小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提供了丰富资源。借助网络,让语文实践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能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插上翱翔的翅膀,有助于学生高效进行语文知识的建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养成自主合作、独立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在体验只得到个性张扬、潜能开发,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进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网络;实践;知识建构;语文能力
语文知识的学习,只有和读写实践相结合,才有现实作用。作为现代科技手段之一的网络,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五彩缤纷的窗,网络的互动性为语文实践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提供了生动、活泼的方式,提供了不可穷尽的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能推动教学论文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体验中得到个性的张扬、潜能的开发、革新教学论文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进展打好基础。

一、利用网络开展阅读实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牢固掌握,推动教学论文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主动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对语文学科来说,只凭一本语文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进展的需要了,语文课本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教材,基于这种熟悉,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向课前辐射,向课后延伸。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发现不足,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课中适时补充有关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后引导学生继续阅读,开阔视野,整体把握知识。
1、网上阅读,为学习课文做准备。语文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有的课文往往涉及到很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学生一知半解,却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假如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准备,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浙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的内容,该文一处写到:“小女孩坐在墙角里用火柴在墙上擦燃了,眼前就出现了一些美丽的幻景。”读到这里,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火柴怎么能在墙上擦燃呢?”若是以前,教师直接向学生先容火柴进展的历史,也许学生也能听得津津有味。然而今天,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对学生说:“你这个不足提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探讨课题,然后大家与老师一起去探讨探讨。”课后组织学生上网搜索查阅资料。经过交流,学生不但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当时所卖的是能在墙上擦燃的“不安全火柴”,而我们今天用的是“安全火柴”了,而且学生对火柴进展的历史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这些信息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课文,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很好的基础。
2、网络环境下探讨性学习,为理解课文推波助澜。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因数直接对学生进行感观上的刺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经常涉及到很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等。假如能结合教学实际,把有关的内容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不但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显示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帮助社会经历尚浅的小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而多媒体网络课件则有效地为我们解决了这一不足。
3、依托网络拓展阅读,突破文本革新教学论文高。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选入教材的文章是有限的,学生只有加强课外阅读,重视积累,才能举一反三,提高语文能力。例如我们尝试的拓展阅读方式有:A、以人物为线索,搜集相关图文资料。教学古诗《示儿》后,学生了解了陆游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人,然后引导学生上网阅读陆游的其他爱国诗篇,进行拓展阅读,促使学生更深刻的了解陆游其人其诗。B、以事件为核心,搜集相关资料。《赤壁之战》是根据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历史故事。同学们学习了《赤壁之战》,感受了火烧赤壁的恢弘气势后,都激动不已,课堂上讨论发言争先恐后,滔滔不绝,意犹未尽。有感与此,我们开展了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网络中的赤壁”。活动步骤:打开新浪、雅虎、搜狐等网站,输入关键词“赤壁”、“火烧赤壁”“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三国志”等,寻找与赤壁有关内容,抄写或打印出来,然后对网上搜索内容进行筛选,将自己最喜爱的内容,写成先容赤壁的小知识,或写出一则小故事,是非视具体内容而定,要求观点鲜明,杜绝人云亦云。学生分别以网上搜集到了苏轼《赤壁赋》,《一米见方的赤壁大字》,唐诗《赤壁》,《今天的赤壁》,《曹操自烧兵船》等。C、围绕一个主题,搜集同类材料。《秦始皇兵马俑》一课上完后,学生提了很多不足:“秦始皇为什么建兵马俑?”“兵马俑什么时候发现、挖掘的?有多少兵马俑?”“这些兵马俑怎么分类?”等,老师把这些不足留给学生,学生带着问号离开课堂,一堂课的结束成了另一种学习的开始。于是,他们开始搜集信息,通过网上阅读,积累了大量有关兵马俑的资料,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最后,很多学生还自制了漂亮的资料袋,如“贪生怕死的秦始皇”,“世界八大奇迹”,“神奇的兵马俑”等,同学们都争相传阅、交流。大家以中获得了相当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激起了进一步探究历史的兴趣。

二、利用网络开展写作实践。

1、利用网络获取写作素材。在网络上,既有学生搜集的资料,又有教师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资料。在写作前,学生通过在网络上大量阅读,积累,给写作提供了很多素材。传统的作文指导单调,只能对着一张图片或一篇习作进行指导,而在网络上,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点击动态、静态的图片,看到有关文字先容,找到大量的优秀习作。打开思路,丰富内容。尤其给后进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运用网络变革评改方式。新课标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以往我们也曾尝试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的习作有了相互交流与评改的机会,但往往受到范围、时间的限制。现在利用网络,有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速度也更快。我们在作文课上让学生直接上网写作。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网上发表习作,并进行相互交流、评改的园地,我们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网站。学生的作文完成后可以发生到我们建立的“你我讨论区”,展示在大家眼前。教师分层指导学生交流作文,优秀的作文起榜样作用,不足的作文,大家帮助点评,起到互相帮助作用,扩大了互动交流面。
3、使用网络进行练笔实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已成为未来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有专家以为“读、写、算、信息处理”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基础的四大支柱。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写作教学,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作文的有利工具,他们在学习作文的过程中,同时也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技能,提高了信息素养。例如:在学习《秦始皇兵马俑》后,学生对中国历史文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一次全班同学共建一个“历史文物古迹先容网”的探究性作文练习。首先,让每个学生分别确定好自己先容的文物古迹,再指导学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在认真阅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列出先容的提纲,然后动手写作,写完后插入图片,有的还插入背景音乐,制作成一个小网页。经过小组评改和老师批阅后,衔接上传到网站供同学相互交流。可见,利用网络进行写作实践,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大大增加,写作的思路和题材明显拓宽,不少学生以网上交流和评改中得到了乐趣,学到了写作与修改的策略,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作为作文工具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网络时代,信息社会,它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功能,引领学生们自由驰骋其间,达到最优进展,我们将孜孜以求,奋力潜行。
参考文献:
[1]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1年7月
[2]李艺.不同层面的网络教学与支持实现原则—网络教学的宏观方式论之

二、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9期

[3]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方式.四川大学出版社[M].2005年2月
[4]云南省教育厅.探讨性学习解读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M].2003年5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