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语文多媒体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3493 浏览:111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的基本平台是课堂,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推动教学论文教学的进行和学生的进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教学方式,推动教学论文学生情感态度的进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善教学方式
由于受语文传统教学方式和策略的制约,常常使许很多多本来美不胜收的语文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无味。多媒体的出现,其强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传递方式,对语文教学旧有的方式提出了挑战,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穷生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不足。语文课的多媒体教学总结起来有以下“三要三不要”。

一、要因课制宜,不要求大责备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有其明显的优点:直观、形象,有利于个别教育,有利于学生智能进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多媒体毕竟是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切忌为体现信息技术而不问教学内容,非运用多媒体授课不可,甚至有时候,明明用现成的挂图、投影片、录音带等就可以解决,却还要自制课件授课。这样,花费过多的时间,忽视对教学内容和策略的探讨,有本末倒置之嫌。施兰姆曾说:“假如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较低的那种。”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切忌求大责备。如我在上一堂作文课时,要每个学生都带一张自己以为最有作用的照片。结果同学们带来的照片有参加夏令营活动的,有和体育明星合影的……我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把照片展示出来,并向大家叙说照片背后的故事……教学时,固然只使用了一种设备,但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另外,要做到因课制宜,追求低成本和高效益的最佳结合。

二、要符合语文教学规律,不要片面追求直观

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追求动态效果、直观性、演示性等。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把人物、情节等展示得过于形象直观,势必缩小学生想象的空间,束缚他们的思维,不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符合文学作品欣赏的规律。文学作品的欣赏固然也有视觉活动,但文学形象不能直接诉诸感觉知觉,它必须以文学语言为,欣赏者必须通过再造性想象才能在头脑中形成文字描述的形象。所以我们在制作语文多媒体课件时,要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接受审美情趣的熏陶和道德情操的感染。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入境,创设审美情景,渲染审美气氛,以而使学生体味作品的深邃意蕴和内在美,逐步提高文学素养。相反,假如单纯地把作品中的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就少了感悟和思维的余地。比如,在教《听潮》一课时,不必一下就展示画面,而是让学生对课文充分感知,再指导学生观看三幅不同的书本插图,让学生去想象此时海潮的景象,并再一次在海潮背景音乐声中朗读课文,细细体味海潮的美和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也扣住了课题中的“听”,不让听觉被视觉所冲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留意挖掘语言因素,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述的境界中,充分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意境、思想美,这样才符合语文教学和文学欣赏的规律。

三、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不要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是熟悉的主体和进展的主体,要转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情况教学论文,而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媒体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把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和课文中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所以说,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应该有主动介入的机会。以另一个方面看,语文教学渗透着情感因素,让学生参加多媒体的制作可以让他们的情感意志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而把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语文教学课堂。笔者在教朱自清《背影》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幅背影的插图,学生们看后提出: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个MTV。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索性发动学生一起创意制作。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我们选择了一首歌曲《再回首》,配上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插图和画面制作成MTV。当这个很好地体现了课文的主题、挖掘了课文的意境的MTV在课堂上播放时,大家都深深地被作者笔下的父子之情感动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高涨,创造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语文多媒体课件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帮手,但这个成效并非一蹴而就,在正确熟悉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的同时,我们只有坚持“实践—熟悉—再实践—再熟悉……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的符合熟悉规律的道路,勇于进取,不断探讨,扬利去弊,才能让多媒体这朵奇葩在语文园地里开花结果,让语文多媒体教学折射出多彩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技术与运用教程.
[2]多媒体教学系统组建与管理.
[3]小学语文教学论述探讨.
(作者单位丹阳大泊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