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审美化依靠于教师创造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10816 浏览:445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不仅是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需要在美学论述的指导下,探讨其艺术化即审美化的途径,通过审美化的途径使其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在艺术殿堂里占据一席之地。而语文教学美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创造性。
首先,这是由于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迫切需要决定的。新课改推动教学论文基础教育革新教学论文进一步深化,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我们广大教师的角色能否适应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由过去的传授者转化为推动教学论文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权威者转向同等者,这样使得我们教师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而且还要更加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需要呢?笔者以为:唯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发掘新课程的潜力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追求语文的审美化,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这是由语文教学本身决定的。语文学科是最富有情感的课程,它的课文具有丰富细腻的情感。这是它区别于其他科目特别是理科课程的最主要因素。语文教学应该能够唤起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各种情感。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仅仅采用理性浅析的策略来进行语文教学,它不应该成为语文知识的冷静甚至冷漠的先容,更不应该成为冷漠而强硬的技艺练习,它应该成为活动着热烈的教学情、学习情和各种丰富细腻情感的情感场。在这个情感场中,既有教师对自己职业、对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热爱,更有教师自己被课文感染后,又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各种情感体现,同时也有被教师和课文所唤起的学生的情感。在这个情感场中,师生之间交流着种种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互相影响,互相推动教学论文,使教学中布满着教与学的成就感、满足感,欣赏欢快、高峰体验等高级审美情感。
审美化的语文教学应该在课堂上活动着栩栩如生的形象。形象性是指课堂教学中活跃着语文课文的形象。教师头脑中有鲜活的课文形象活动着,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策略和具有描绘性的教学言语,唤起学生头脑中的有关形象,这些形象在学生头脑中不断天生不断变化,像放映电影似的鲜活地活动着。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形象思维十分活跃。
语文学科是最富有形象性的课程,它的课文大多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理解感受这些语言符号表述的形象,让课文的语言符号表述的形象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鲜活的形象,让他们栩栩如生地活动在学生的头脑里。这种能够引起学生头脑里鲜明表象的天生和活动的教学,才是真正作用的语文教学的形象性。让课文的鲜活形象活动在语文课堂上,让课文里的鲜活形象活跃到学生的头脑里,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用多种手段和策略完成这一任务。
那么,我们教师怎么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最大限度追求教学美呢?
首先,形象性的语文教学应该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比如图画、游戏、表演、电化、多媒体等,但这只是语文教学形象性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语文教师具有采用言语手段和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头脑里形象活动的本事,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够调动起学生头脑中产生想象、联想,再造和创造出课文用语言描述出的各种形象的活动,能够让课文的语言符号完全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形象,甚至比课文语言符号的形象更生动、饱满、真实和动人。
其次,语文教师依靠生动形象的教学言语的讲述,调动学生的想象等思维活动,在头脑中天生一定的形象,这是语文教师最基本的功力。
最后,语文教师继续语文教育的传统,让学生在对课文的神游意会中根据课文语言天生自己的形象。比如魏书生老师,让学生闭起眼睛在头脑里过电影就是一例;语文教师依靠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在教师的绘声绘色的声音中天生个性化的形象;语文教师在适当的、精炼的、画龙点睛式的浅析中,进一步理解感悟形象,加深自己头脑里的形象的鲜明性和饱满性;语文教师还采用一些其他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头脑中形象的鲜明性。比如,采用把文字变为画面的策略,采用通感的策略,采用放音乐的策略等。
总之,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是艺术,这艺术不是小摆设,不是随心所欲,不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它是教师教学和热情的再现,是教师执著追求的心血结晶。在优秀的语文教师那里,在语文教学艺术家那里,科学的语文教学和审美化的语文教学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语文教学的审美化就像溶于水的白糖,不露痕迹,但喝上一口却清冽甜美,滋润心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