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18191 浏览:814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展,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走进我们的课堂。多媒体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常客,为现代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血液,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开一扇新的窗口,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很大的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声、像、图、文、情境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气氛,以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

3.2文献标识码:A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视野,进展学生智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阅读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共享文字、图象、音乐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语感,在共享教学资源的同时,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发现学生通过朗读很难感受海水的五光十色美,更难想象出海底形形色色、成群结队的鱼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自然读不出那里的美丽和富饶。我找到了一些西沙群岛的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多媒体设备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当播放出课件时,根本不需要老师描述,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赞叹,他们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能够亲身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这时,即使不用语言创设情境,学生也滔滔不绝,更不用说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这已经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会碰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句段,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语言蕴藉,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光靠阅读难以领会诗的意境,难以感受诗人的情感。假如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到诗中描绘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境美。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展学生的想象力,推动教学论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见过山水交融的美景,更无法感受诗中的湖光秋月,白银盘里一青螺所描绘的意境美。当播放洞庭湖的视频时,学生如临其境,亲眼看到了湖光秋月相互照映的朦胧美,看到了小巧玲珑、苍翠欲滴的君山,既感受到诗人这样比喻的好处,又让学生感受到洞庭的美。这样学生就把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到诗歌的朗读中,再配上美妙的音乐,怎能读不出洞庭湖的美?又如,《咏柳》诗中的“裁”字巧妙地把春风比作一位高明的裁剪师,把柳叶裁剪得又细又长,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教师播放一段录像:春风吹过,小草钻出嫩绿的脑袋;桃树、李树上花团锦簇;蝴蝶在欢快地飞舞、蜜蜂在辛勤地采蜜……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多彩的画面、教师声情并茂的配音,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学生挥笔作画,在绘画欣赏的过程中,不仅领略到诗中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而且还领悟到诗中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进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不仅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而且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和谐、、同等竞争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及审美情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洪金枝.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04-2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