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探究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3311 浏览:773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阅读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外化和内化的双重建构。既通过外化建构,丰富补充学生原有的阅读认知图式,又通过内化建构,用新的阅读信息、知识突破原有认知结构,引发质变,促使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水平由简单、低层次向复杂高层次奔腾。
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的学习论述符合阅读学习的心理规律。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习的心理过程,夸大学习者的积极建构,夸大学习是依靠于先前认知经验的不断累积和更新的过程。因此阅读需要学习者语言、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的积累。成功的阅读是建构性、反应性的、读者介入再创造的阅读。学习者主动探寻阅读材料的线索,自动激活认知结构,个性化地选择材料中的信息进行作用建构,并能监控阅读过程,阅读后进行反思。

四、建构主义阅读教学的实践方式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确当务之急。阅读教学要想有所突破,应该把建构主义论述运用于阅读教学,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创建建构主义教学方式,实施大阅读教学对策,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听说写整个语文教学。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体验。

现代认知心理学以为:读物作为一种客体,它负载着作者显露或隐藏的见解、意愿而去影响读者这一主体,同时,主体不断的利用自己的经验、积累去顺应、同化客体所负载的信息[9],阅读就是一个主客体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缺乏主体的自主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能得到提高。建构主义夸大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是作用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活动是学习者个体的一种自主活动,别人无法代替。因此,建构主义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让学生去阅读,摈弃支离破碎的浅析讲解,学生以自己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热情去感受课文的美与丑、好与坏、善与恶,以整体感知到细部感受,以品味语言到内容赏析,学生学习过后,留下的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符号,而是一篇篇鲜活灵动、蕴涵作者创作与读者阅读的美文佳作。当然,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地给学生释疑答难,引导和帮助学生丰富阅读体验,推动教学论文阅读理解,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作用建构。
因此,学生阅读课文,既有“以书面文字开始而止于大脑的某种再现或解释的过程”,也有“以已经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出发在阅读中又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成为一个“真正主动的、由内心促动并受内心支配的过程。”学生总是利用个体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去推断、感受课文新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达到整洁划一的阅读目标,而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阅读教学目标要有“弹性”,学生以他现有的认知结构感受了、理解了,只要言之成理,符合生活逻辑和事理逻辑,就应该肯定和鼓励,同时,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在同化和顺应了新的文本信息后,也会逐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2.培养革新教学论文意识,进展革新教学论文能力。

“革新教学论文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阅读教学有两个层面:一是以字词句到篇章结构的认知学习,一是透过语言本身探求文本的“话语作用”,实现自我熟悉的建构。真正的阅读是“获取原料、生产思想、完成构建”的过程[10]。因此,阅读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量”的积累活动,不只是汲取,更在于思索、创造,在于“生产”和“输出”思想。
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解读文本,不能只满足于解释词句、划分段落、概括中心这些简单的物质层面上,而应该注重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主动创造地位。因此,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自我感悟,重视学生“发现”、“探究”的过程,重视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文本,重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索、来判定、来深化,完成由“不知”到“知之”再到产生独特的思想的过程[7]。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形成并表达自己的创见。

3.扩大阅读范围,推动教学论文阅读积累。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学生阅读容量的积累,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阅读教学不能只满足于把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假如只局限于课内的文本阅读和为考试而阅读,学生的学习就会进入一种“高原状态”,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系统,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要把课文和自然、社会、自我作为学习的对象,以社会调查、现场观察、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的方式广泛涉猎,教师则留意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技艺教学论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

4.建立新型的师生联系。

建构主义要求新的阅读教学建立新型的师生联系,传统的师生联系是不同等的两级联系,教师高高在上,是知识的所有者和绝对权威,学生是教师的教学对象,学生一切的知识、经验都只能得之于教师,教师代表着正确、代表着真理,是学生知识的施与者,这种畸形的师生联系严重的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进展和创造潜能的发挥。因此,建构主义夸大教学中师生联系的、同等、和谐,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与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当师生之间在教学中发生分歧时,教师不能简单地用肯定和否定往返答,而应该相互讨论协商,对于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见地,教师要充分保护和鼓励,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错漏,教师要勇于承认,不能以“师道尊严”为自己开脱。学生要辨证看待教师的作用,在学习中可以与老师一辩高下,与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同提高。

5.读为基础,以读促听说写。

语文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能力,学生在阅读中,要留意培养学生的听说写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这四者是相互有着,互为融通的。听力方面,教师的讲析、学生的辨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多媒体环境下的视听材料,甚至课外的采访调查、社会实践等都要求学生能够迅速正确地把握谈话或材料的主旨,捉住中心意思,并能够用精练生动正确的语言传达给别人;说话方面,一方面学生日常生活的人际往来需要说话,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探究协作,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丰富多采的社会实践都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口才提供了锻炼机会;写作方面,提出“因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双收”的原则,鼓励形式自主写作,自由写作,有创意的表达。听说读写,以读为本,共同提高。
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进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进展特点,转变教育观念,运用建构主义教育论述和教学策略,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促听写说,语文教学一定能走出低谷,重获生机。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国栋.浅论建构主义语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
[3]郑小琴,刘文辉.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迪[J].江西教育科研,2003,(9).
[4]张华.课程与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何克振.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论述基础[J].学科教育,1998,(3).
[6]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7]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8]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揽要[J].教育探讨,2000,(5).
[9]周一贯.阅读课堂教学论[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10]张建伟,陈琦.以认知主义到结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1).
【责任编辑:薛春科】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