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4063 浏览:123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语文教材是美的宫殿,语文教师则应是美的使者。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以高尚的审美观指导教学,才能率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继而创造美,语文教学才会真正成为洋溢着美的活动。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审美,语文教师更应使审美渗透在课堂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一个美的天地里饶有兴趣地汲取营养,练习思维,进展智力,陶冶情操,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以为应做到以下一些:

一、深入钻研,发掘教材本身固有的美

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向学生揭示与发掘教材本身固有的美,包括:主题的美,思想与结构的美,意境的美,语言的美,体裁的美等等。《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有四人:母亲、“我”、妻子、儿子。一家三代组成双重母子联系,要解决的是一个矛盾——走大路或走小路(实为两代人对生活的不同选择),人物未几,联系虽不复杂,但很微妙。矛盾不大,但还很尖锐,不好折中。这种人物使得文章颇有波涛情趣。随着不足的解决,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体贴、关怀爱护表达得有声有色,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跃然纸上。中年人在社会生活中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任,在文章最后的画面——两个中年人肩负着一老一小的行进中得到诠释:美的主题、美的构思、美的人物、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二、练好内功,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

(一)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交流的动向过程。一节课的起始、进展、处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和知识纵情渲染,以而为学生进入并保持最佳状态,把握课文精华,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教学语言的新奇、幽默性

心理学探讨表明,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效果尤佳。因此,语文教师的第一助手是幽默。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和谐。当然幽默性绝非可有可无的作料,而是一种能给人灵感、令人回味的聪明结晶。

(三)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言简意丰的启发性语言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思维和创造的乐趣,能够给学生创造出最大限度地进展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它虽运用于课堂之中,影响却远远超出课堂之外。

三、遵循规律,教学思路追求完美

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向课内要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有清楚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不清楚,教学将会烟波浩渺,云雾重重。

(一)整体把握教材,选准教学突破口

“一节语文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连续的流程。”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整个授课过程,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顺其文章的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而选准教学的突破口是尤为重要的。如在讲授《枣核》时,我以揭示主题句“改了国籍,不即是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为设疑切入点,引导启发学生感受“小小枣核”与“浓浓乡情”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理解文章精巧的布局及朴实的语言表达出人物的深沉感情。

(二)优化结构,遵循“整——分——合”原理

在授课过程中我一般采取“初识整体——局部浅析——整体升华”的教学思路,取得良好了的教学效果。再以《枣核》为例:(1)预习:通读全文,粗知文章并扫清文字障碍。(2)明确主题,理清作者思路及线索。(3)重点浅析“得枣核”“踏访后花园”,通过句段揣摩,指导学生感受美籍华人深沉的民族感情。(4)归纳小结,指导练习。整个授课环环紧扣,学生积极主动介入,思维活跃,效果明显。“整——分——合”原理是一简便可行的教学思路。
苏州园林是美的。美在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绝没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语文课也应该是美的:美的教材、美的构思、美的语言……语文教师应致力于使美真正渗透到课堂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对美的发现、感悟、创造中提高语文素质。
(作者单位河北省固安县马庄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