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与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5894 浏览:197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新课改特别夸大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途径和重要内容。系统、深入地探讨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寻觅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对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不足。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一些心得,希望对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有一定的益处。

一、把握背景,导入情境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通过诗词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以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古诗词鉴赏课之前,应该首先鼓励学生搜集诗词的创作背景资料,只有在了解相关背景后,学生才能丰富对于诗词作者、社会现象、历史背景等的熟悉,真正感受诗词的内涵,积累诗歌知识,为自己赏读诗歌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探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境界。应该说每篇诗歌,假如仔细探讨,都能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突破口。如有些诗歌可以利用背景知识和诗人的魅力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柳永的词时我这样先容柳永:有一位词人不仅是个才子,还是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常喝常醉的酒鬼,出没秦楼楚馆的浪子,仕途坎坷的小官,“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浪迹江湖的游客,自命非凡的“白衣卿相”、“歌楼”的铁哥,放荡不羁的花花公子,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惹怒天子的笨蛋,敢恨敢爱的汉子,无室无妻的王老五骗子,革新教学论文进展宋词的大师。这些生动的先容使学生情绪立即高涨起来。有时可以利用和诗作有关的感人的故事创设情境,当然也可适当地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当学生鉴赏的热情被点燃后,教师还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感悟作品,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朗读感受,深化理解

朗读是学生走进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也是一个深入感受诗歌内涵的过程。在琅琅读书声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雄浑、李清照的婉约。诗歌是感情高度凝聚的文体,必须以读者细腻的感受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咀嚼、品味诗歌,而朗读恰正是捕捉诗歌所体现的微妙情感变化的一种好策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感受诗歌的韵味;只有在朗读中,才能使学生有效赏析和理解诗歌。教师可以在诗歌教学之前让同学们聆听名家配音朗诵,以此作为新课的切入点,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朗读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
通过朗读,学生可感受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表达的是喜悦之情,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的是忧思之情;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透露的是激愤之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之情言于溢表。只有通过朗读,而且是大声朗读,才能感受出诗歌中无穷的意味。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经典诗歌的点评,针对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不足,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索,指导学生汲取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分。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用。

三、感悟意境,领会意象

感悟意境是指将诗歌整体作为对象来深入感受独特的意境,体验诗歌的思想感情,进而对诗歌作品的艺术特点、作品作用等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欣赏。诗歌的美是通过意境的渲染和营造来得以展现的,在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就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感受意境带来的情景交融的境界。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凄清的秋景。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秋风萧瑟、败叶纷扬、长江滚滚的浓郁的秋意。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又比如以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为例,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天子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四、掌握技艺教学论文,事半功倍

1.以诗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以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为例,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牢牢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体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2.以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以赵嘏的《江楼感旧》为例,首句中一个“思”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3.以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体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假如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以杜牧的《遣怀》为例,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比较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模糊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