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留住语文教学根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5379 浏览:19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一门夸大积累、夸大感悟、夸大整体、夸大运用的学科,固然它也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但学习语文知识也是为理解、感悟文章服务的,决不能为知识而知识,那样,知识只是知识,无法形成能力,更无法变成素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只有在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因此,有效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一篇篇美文的过程中获得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具体来说,我以为有效语文有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一、理解语言意——有效语文之根基

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要求。一篇课文中,总有一些词语,一些句子,学生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有着一些困难,教师就必须在此处着力,想方想法让学生理解、感悟到位,绝对不能放过。放过,就意味着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感悟课文,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就无以谈起。学生只有理解、感悟到位了,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升。比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咆哮而去”这个词语,它有两个意涵:一是指速度快;二是指声音大。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用“咆哮而去”这个词。教学这个词的时候,必须让学生理解到这两点。我在教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时恰巧空中有一架飞机飞过,我顺势引导学生捉住眼前之景追问:这能叫“咆哮而去”吗?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我追问为什么,终于有学生概括道:咆哮而去,不但指声音大,而且指速度快。飞机飞过头顶,固然声音不小,但地面看速度并不是很快,所以不能用“咆哮而去”。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同时,也会运用了。

二、感受语言美——有效语文之抓手

感受语言美,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被忽略。考试的时候,一般只会考究这个词语、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很少考量这个词语、这个句子美在哪里,而这恰正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假如满足于考什么教什么,这也就够了,但是,假如要捉住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抓手”,需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否则我们即使再卖力,也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或许正是一个教书匠与教学大师的区别。比如《北大荒的秋天》中“顶”这个词,用得也非常巧妙:“在水平如镜的水面,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这个“顶”字用得极其传神:小鱼游过来时头部分明超出了水面,但是却没有顶破水面,水面就像丝绸一样覆盖在鱼的头部,随着鱼的游动而滑动。这样美妙的画面,假如教师能根据自己的独到解读引领孩子品读、体悟,该会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即使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感悟,那么也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文学的种子。

三、感悟文章情——有效语文之精华

教材中很多文章都是文字优美、感情真挚的佳作,教师除了让学生理解文章写了什么之外,还得让学生感受作者在其中表达的真情实感以及思想价值。很多老师都会质疑:平时教学中我也没有忽略啊?我想夸大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以及思想价值,要牢牢扣住文章的语言文字,尽量深入挖掘字词句段中包含的所有情感和思想价值因素。当然也要反对牵强附会和任意拔高。语文的根本在文本,文本的灵魂在字里行间。因此,语文课上老师要带领学生不断地品味、咀嚼、消化乃至吸收文本。语文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老师引领学生潜入文本,与课文的作者进行对话、与课文的主人公实现共鸣的过程。
而在有些语文课上,学生几乎没有真正的读书时间,教师打着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的旗号,使课堂呈现出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学生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文本,思索一些有价值、有深度的不足。比如《诺贝尔》一文,作者高度赞美了诺贝尔热爱科学、造福人类的精神品质。那么,如何引导感受呢?当然还是紧扣语言文字。文章第四和第七小节有这样两段话:“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以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这两段话很重要,决不是作者无意为之,这里清楚地表明诺贝尔热爱科学、痴迷于探讨,源于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源于他减轻劳动人民劳动强度的坚定信念。这样引导,学生就会受到感染,他们才会以心底里佩服诺贝尔的精神品质,才会把这种精神品质内化到自己的血液中去,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以而成为影响学生生命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一种气力。

四、欣赏写法妙——有效语文之命根子

当下,有人提出“教学文章三百篇,读写能力不沾边”的教学怪圈,这句话深刻地反映出我们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尴尬与困惑。学习一篇课文,除了要理解、要感受以外,还要习得一些写作策略,这就是一些名家常常提到的“除了关注写了什么,还要关注怎么写的”,这也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对此关注得并不够,这或许就是学生学了六年、九年、十二年语文连运用文都写不好的主要理由。假如语文不能彰显实用的价值,那么学生也将报以学语文无用的想法。
除了遣词造句,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比如教学《天安门广场》一文,就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这篇课文一共有六小节,第一小节总写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接下来五小节分别以五个不同的方面先容了广场的情况。当学生弄清了文章的结构之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小练笔,模仿写一处建筑物或一个城市广场。比如城市的市民广场或建筑物,要求学生回去后让父母带着参观一下,然后讨论一下广场或建筑物的特点,准备以哪几个方面先容,最后写一篇《市民广场》或《××建筑物》。这样的练笔扎实有效。只要老师有心,这样的机会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
有效语文,首先体现在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上。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的是教师对这门学科的理解。第一,教师对语文这门学科有自己的理解和主张。小学语文是什么?简而言之,是教会学生阅读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第二,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外,同时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策略的重任,要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要深入思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要深刻理解“语文素养”。由“语文能力”到“语文素养”,不仅仅是在名称上做文章,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在实用之外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有了这样的追问,对于小学语文我们才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和大气。
其次,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上。有了对小学语文正确而深刻的熟悉,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就会努力追寻科学而有效的路径,在课堂引导上会更加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特点,在处理课堂资源天生上会更加机智,以教学的各个环节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精心预设,用简约有效的教学策略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练习,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切实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语文素养,以而真正留住语文教学的根。
(吕建伟,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21316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