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29170 浏览:133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的激发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被动、机械学习转变为创造、自主学习。
【关键词】兴趣;学生积极性;语文;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依靠于兴趣。”兴趣是个人对某事的喜好的情绪,学习的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的特别喜好。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语文教学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出色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千万不能忽视。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成功的导语能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为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精心设计导入语,让学生一上课就布满兴趣。对学生来说,每一课都是一个新开始,其内容也各不相同,而学生在课前却可能以事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兴奋点也可能还沉浸在刚才的活动中。如何转移学生的兴奋点,关键在于导入,只要导入得法,就能使学生的身心转移到课堂上来。出色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巧妙的开始,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的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因此,教师一上课,不仅要有风趣的语言而且要有饱满的,要善于调控自己的感情,时刻保持愉快的心境,一走进教室就要进入角色,情绪饱满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总之一开始就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质疑不足,巧设悬念

质疑不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亚里士多德曾精辟指出:“思维以不足、惊奇开始。”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对着不足,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把鼓励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着力点。
另外,教学细节中悬念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设置悬念,可以集中学生留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艺术家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进展到紧张激烈的高涨或矛盾冲突到剑拨弩张的关键时刻,忽然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你的胃口,逼着你非继续听下去不可。这种策略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常用,称之为“悬念”设置。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有句名言:“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意思是说,人是具有好奇心的,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同样,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故意让学生一时得不到,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留意力,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悬念设置巧妙得当,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于你所讲的知识对象上,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迷宫,接受知识要点。举《故都的秋》为例,郁达夫笔下的秋有什么特点?故都的秋在哪里?为什么郁达夫对秋天是这样的感受?在一个一个不足的解决中,课文也就被学生们理解了。而学生们通过这种练习,也学会了在学习中多提不足,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设置有创造性的情景,即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卢梭以为,教学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夸美纽斯以为教学艺术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由此可见教师若能运用各种手段、方式和策略来调动学生,感染学生,创造出教学的生动和氛围,使教学进入较高的境界的一种教学艺术,那么教学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制约教学论文力和感染力,才能使学生自觉培养起语文学习兴趣,自觉调动起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该怎样创造课堂教学的生动局面呢?“活跃”的体现形式最突出的特点即学生在老师启发下“思维”和“发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别,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不足,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迪,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维”和“发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以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实在这也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是教学策略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浅析不足和解决不足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策略,而是教学策略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策略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夸大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教师要特别留意在启发学生“内在动力”上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探讨的精神。

4.应该在教学策略和内容上多下功夫

教学设计精心设向需要留意几个主面:既要做到提示矛盾、紧扣教材,又要做到由浅入深、连贯提问;既要利于纵深展开、推动教学论文迁移,又要利于全体学生的培养。我们要尤其留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有层次性、启发性的思索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促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介入到教学中来。
因此,应经常变换教学方式,如讨论课、探究课、活动课等多种形式的交叉采用,可以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不拘于教材所排定的次序逐段地教学,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或配合形势、时令、节令变更教学内容,或是独具匠心重新安排教材全部或某部分的前后次序,进行单元教学或专题教学。运用新奇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小说就利用小说特定的历史背景、作者经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出色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悬念,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讲诗歌则配以画面、配以音乐,以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深刻领会诗歌内涵,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总之,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浅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将生活之水引入课堂。由于教材的内容是有限的,不能包罗万象,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的进展,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随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强烈。因此,把学生所关心的社会动态、科技进展和社会的热门话题,如“克隆技术”、“纳米技术”、网络技术等内容引入课堂,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关心社会的进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科学的热爱。如结合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件,各种纪念日和节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关心祖国建设,放眼世界未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结合科技活动,让学生了解当前科技进展的新信息,新成果,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实践证实,成功的语文课教学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以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穷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进而拥抱最后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黄瑞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的“激趣之法”[J].现代语文(教学探讨版),2007,(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