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中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美”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20809 浏览:864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诗不仅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还有多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如今的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一个个都是爷爷奶奶的“太上皇”,爸爸妈妈的“心头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多教育专家已经意识到这种情况对未来教育障碍,下面,我仅以古诗教学中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美”的教育。
1.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锄禾日当年,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这是一首三、四岁的小孩都能熟练吟诵的李绅的《悯农》。在教学过程中,我先以同学们平常爱吃零食和不愿穿破旧衣服读起。其后,让学生随着我的思路一起去想象在烈日当空,酷热难耐的夏天,他们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情景,两相比较,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意识到在学校读书时,花钱买零食和不穿旧衣服是不对的,以而激发起学生对父母和广大农民伯伯的敬意。并有几位同学当堂发言:老师,我保证以后再稳定花钱了。下课之后,我感到很欣慰,由于我让我的学生意识到了“一丝一缕,来之不易”的道理。
2.劳动蕴含着父母内心的喜悦当前,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一个轻松、舒适又高薪的工作可能是很多父母对还是小学生的子女的期望。由此,很多父母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就对子女灌输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筹思想教育,把小学生误导到“劳动”是最脏、最累、最无欢快可言的工作,布满着鄙弃之情。所以,我在执教相关古诗时,刻意让学生随着我的思路去感受劳动中所蕴含的不被他们感知到的欢快。
如在执教惠崇的《春江晚景》时,先让学生读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然后让学生顺着我的思路去联想:初春刚到,万物复苏。然而,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伯伯就如同整整等待了一个冬季,早已感知春天到来的鸭子一样,已经忙着在田间地头播种劳作,并且一个个布满着活力,脸上还绽开了笑脸。由于他们以播种的忙碌中提前享受到了秋天里丰收的喜悦啊?
另外,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子女帮忙劳动。但我在执教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田学种瓜),让学生们留意:父母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年累月劳作在田间地头,很是辛劳,假如我们能在学习之余,利用玩耍和看电视的时间,帮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劳动,对父母也是一种体谅和孝敬。可能父母脸上会有不悦,但打心底,他们却在笑啊!
3.在古诗中学会尊敬劳动着的父母们记得05届毕业的班级中曾出现过一次不快。一位女同学在上学路上以不文明的语言嘲讽正在挑粪的农民,结果被骂得哭着回到学校。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停下正在进行的新课,临时为他们讲授了李绅的《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民犹饿死。)和张俞的《蚕妇》。(昨日入蚕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我让学生们联系刚刚发生的不快,以及平日里所看到的农民伯伯劳作的情形,展开联象:长年累月,辛勤劳动,他们吃饭没有我们的精美,他们穿衣没有我们的华丽。父母们有过怨言吗?最脏最累的工作与最差的待遇之间能说明什么呢?中国的农民看起来是最不起眼的,但他们心灵却是最美的。他们以自己最无声的劳动养活了我们,供给我们吃饭、穿衣,我们有理由不尊重他们吗?以渐次低下去的一个个小头颅中,我知道了他们可能再也不会闹出另一个类似的不快来。
当然,古诗中的“劳动美”同样离不开文、理、情统一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让学生真正在古诗学习中去体谅父母,关爱父母,尊敬父母,并由此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健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收稿日期:2009-05-2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