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高中语文教学更丰富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18133 浏览:811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更是对这门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语文课堂或诗意,或简约,或隽永或厚重,需要执教者对学生的真诚了解和热爱,对教学内容的深透探讨和内化,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娴熟掌握和运用,还有对音乐美术的一定修养和造诣。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时机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更是对这门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语文课堂或诗意,或简约,或隽永或厚重,需要执教者对学生的真诚了解和热爱,对教学内容的深透探讨和内化,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娴熟掌握和运用,还有对音乐美术的一定修养和造诣。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就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理念和运用时机做一些思索,见笑于大方之家。

一、关于多媒体教学理念的思索

笔者听过两节讲解词《沁园春·长沙》的课。一堂由老教师执教。没有用课件,重点放在诵读指导,意象选用与诗人抱负、胸怀的对应联系上。另一堂青年教师执教,以作者先容、背景知识、诵读指导、诗歌讲解全用了课件。这两节课先不说课堂效果,单是以学生课后的反应即可知晓高下:前一班学生开始搜集词作,展开了热烈的辩论,个别学生还开始了填词创作;后一个班波涛不兴,课文背诵也拖了很久。这固然是个案,但教学实践中类似现象并不乏见:同一节课同样用了多媒体(甚至用同一课件上课),教者不同,效果不同,有的甚至差别明显。理由何在?教学功力和教学理念使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感受·鉴赏”中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进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这是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我以为也可作为多媒体教学的选择标准,即一堂课用不用多媒体,整堂课用还是片断用,什么时候用,关键要看它的运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品味语言,是否有助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否有助于提升审美情趣形成健全人格。多媒体的运用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它是如粉笔一样信手拈来的自然,而不是表演的道具甚至主角。理解了这一根本,才不会在用与不用,好与不好之间简单纠缠。把精力放在钻研教材和学生上,正确把握和演绎《高中语文新课标》,让多媒体的运用为凸显教师的教学聪明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这样的语文课堂才鲜活有效。

二、对多媒体运用时机的思索,端正了多媒体的运用理念

多媒体的运用是为凸显教师的教学聪明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的,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多媒体的运用时机。语文教学是最富聪明和情感的,因此教学时机的选择,实在是明确教学目标下聪明和情感的艺术选择。我以为可以以这四个方面考虑多媒体的运用时机:
1.创设情境之时。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还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吻合。”教师正是要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道桥梁,探求文本的深层内涵,获得学习体验。如课文《我有一个梦想》,抒发的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著名领袖马丁·路德·金争取种族同等的热切情怀。但由于时空限制,学生不易产生共鸣。我在课前剪辑了美国黑人争取同等的斗争的历史资料制成课件,作为课前情感导入,并播放了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碑前25万人集会上演讲的视频:林立的群众,肃穆的表情,激昂的演讲。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共鸣,以而在其后的文本阅读中深入理解了本文感情真挚、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特点。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和教师素养、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美的享受和师生情感的升华和净化。这是纯言语教学难以企及的。
2.课堂小结之时。优秀的教师无不注重课堂即将结束时的小结设计,由于这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有利于学生明晰要点。但由于过去黑板加粉笔的限制,课堂小结以仓促、单一居多,更有甚者成为了学生收文具的时间。多媒体在这时的介入,可以完整地疏理知识,运用得当还可以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这对篇幅较长的课文,如小说、戏剧单元的教学尤为有用。如学完《阿Q正传》后,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我用课件再现了阿Q的典型性格,由于配上了电影剧照,学生们反映印象深刻。《我与地坛》我上过三次,前两次都没有用课件,由于我感觉这样有生命张力和语言张力的文章不宜用多媒体。最近一次尝试了,实在只是在课堂小结的几分钟里加上了背景音乐——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学生很喜欢。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了课件运用的又一窍门,即两个课时的教学,做好扼要教育论文课件后第一课时基本不用,留做第一课时的课堂小结或第二课时的温习导入。结果是学生的阅读思索时间多了,教师的课堂小结或温习导入充实了,真正起到了优化课堂的作用。
3.比较阅读之时。比较阅读即把教材中相同或相近体裁的文章,或是课内外同样风格、同样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着阅读。对高中学生来说,比较阅读能开阔视野,广思博取,加深认知,以而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过去由于教学手段的限制,比较阅读大都放在课外进行,有点放任自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这在诗歌赏析教学中最为有用。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利用多媒体把陶渊明的《饮酒》(六首)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中国第一位真正归隐的诗人”的思想和诗风的理解;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利用画面和背景音乐去触摸两位同为豪放派诗人的旷达情怀、苍凉心境。比较阅读还可以由学生来选择比较阅读的篇目,实践证实这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我在教授《中国现代诗三首》时学生自己对海子和舒婷的不同作品做了比较阅读,涉及之广,思索之深入,是大大超出想象的。
4.运用拓展之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运用·拓展”的中指出: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文字,在语文运用中开阔视野,初步熟悉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进展。运用拓展使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这与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的作用不谋而合。例如,教授《巴尔扎克葬词》时,利用课件呈现巴尔扎克一生的伟大创作,呈现同期不同作家对巴尔扎克的悼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雨果热情洋溢的赞誉。但就拓展延伸而言,多媒体更多地运用在探讨性学习上。以第一册的“拥抱艺术的骄子——诗歌综合性学习”到第六册的“到图书馆去”,高中语文至少有11项综合性学习。
让学生多方收集资料,形成观点,制成课件,推举代表演示,正是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多媒体教学在这三个维度的体现中功不可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