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16363 浏览:711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革新教学论文年代。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规模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依据人的进展和社会进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点的教育。与传统教育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不同,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此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的追求者。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推动教学论文者。简而言之,就是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师生角色的变化,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一种推动教育跨越进展的重要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化为新动力”的多种媒体组合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
多媒体是集文本、声音、图片、三维图象、电影片断、动画等为一体的强有力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通过生动、直观的声像有助于学生探究、合作、主动地学习,达到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以而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学生良好的素质。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起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下面就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谈以下一些:
1运用多媒体,可实现新的教学方式

1.1巧用多媒体,实现文字与形象的统一

多媒体能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能够把头脑中形成的形象真正地由“静”变为“动”。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形象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索。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留意力又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幅含义深刻的课题图,就能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余秋雨的《羽士塔》时,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幅幅“敦煌壁画”的课题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留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如《渡荆门送别》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由于古诗语言精练,含义深奥,富有韵律,有些学生因此很难领会诗文的意境。运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把学生顺利带入古诗的意境,理解诗句内涵。在教学中,通过创设视频、文本相结合的方式,展现出一幅壮丽的风景画:高山渐渐隐去,出现空旷的平原,迢迢江水,仿佛流进广阔的平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云霞,如同绮丽的海市蜃楼。这样把学生自然地带入到大自然壮丽的美景中,把古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些精练的语言、深奥的含义具体化、形象化了,实现文字与形象的巧妙结合,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提高了他们的理解力。

1.2巧用多媒体,创设情镜,调动情感

中学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新流畅,有的情意深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内容。
《海燕》是一篇具有浓重感彩的文章,在学习时,先先容背景,然后播放课件,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翱翔,乌云越来越暗,雷声轰响,闪电像一条大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勇敢的海燕高傲地翱翔,越飞越高。学生看完这一场面后,对海燕的赞颂之情油然而生,再带着这种感情朗诵课文,就轻易入情入境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还有利于理解力较弱,情感不够丰富的学生接受知识,更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1.3巧用多媒体,加快记忆,提高效率

中学语文课有很多优美的篇章,有些是需要学生熟读背诵的,利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加快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
《天上的市井》是郭沫若先生著名的一首诗,诗人以新奇的想象,融天上地上为一体,描画出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自己的理想。在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一边播放音频,一边播放图片。首先让学生对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背诵时,利用文本,给学生展示出重点词语,让学生对照试背,最后,让学生对照图片,加深印象,这样做,短短的几分钟,全班同学都能够将诗背下来,比平时记忆力提高很多,节省了不少时间。
精心设计、实施多媒体可以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成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有效地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熟悉、理解、记忆等能力的提高。

1.4巧用多媒体,易于理解课文,降低教学难度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蕴含着教师创作的心灵之火、聪明之花,它的使用正是教师们博采名师之长,创自己之优的劳动结晶,每一课件中教师充分利用作品中“意趣”这一内蕴力,催动学生在领会和接受活动中,由“入乎其内”到“出乎其外”。使学生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课文的“意”,让学生以感情的感受过渡到理智的接受,使学生理智地产生“悦态悦神”的审美领悟效应,同时也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如讲授鲁迅的《祝福》,课件上,“已经全白”的头发,“瘦削不堪,黄中带黑”的脸,“间或一轮”的眼珠,“下端开了裂”的长竹竿,这样展示在学生眼前的活生生的祥林嫂,与我们现实里的四十上下的女性比较,如此生动形象,学生自然领会作品的用意了。还有《有的人》中用简笔漫画式的图像展现出骑在人民头上的“我多伟大”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两种人的比较,同样让学生无师自通地领会了作品中两种人的比较写作策略,还有《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的头像与他那些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演讲的图片,学生真正明白了自由、同等、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以上的多媒体课件无不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起了突出重点、降低教学难度的作用,使学生易于理解。(下转第132页)(上接第130页)

1.5巧用多媒体,使思想教育更直接、形象

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课堂,使思想教育贯串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学生往往讨厌刻板的说教式教育,厌烦教师们的严肃面孔,那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又使这一教学得到了改善,这样就使思想教育更直接、形象。

1.6巧用多媒体,能激发情愫,产生写作

学习终极目的是为了运用,培养学生以听到说,以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正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图画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练习,以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
2多媒体使用要恰当
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必须恰当,得法,要符合教育规律。

2.1贴近教材

多媒体课件使用上必须留意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材的贴近,需与教材的科学性、人文性相结合,切记粗制滥造、牵强附会,撇开多媒体课件为教材内容服务的目的。

2.2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

现在的教学媒体中,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并存,现代媒体固然有它不可抗拒的魅力,但传统媒体也有它有着的无法取代的作用,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学中,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绪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介入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谐的师生互动,是任何形式的电子媒体也不能替代的。

2.3学生是课堂主体

我们现在教学中有着着一种“斜风”,有些教师为了上一节公然课或示范课,往往要准备三四天,所有能用电脑展示的内容全“灌”入电脑,结果在课上,教师围着键盘、鼠标转,教学活动成了学生“看影”,学生的思维处于休眠状态,教师完全忽视对学生情绪、认知、思维反应的观察和了解。

2.4化繁为简

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应该化繁为简,可是,现实中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不足却要做成三维动画,随手可取也要“放进”电脑。课文里一翻就有,不该用时就不用,该少用时未几用,这才符合教学实际。
总之,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设计好课堂教学,开展多种教学方式和多媒体交替运用,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也应该熟悉到,多媒体只是辅助课堂教学,它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不能一窝哄赶潮流,让课堂变成“机灌”,只有在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的基础上,巧用多媒体,才能使其发挥最大上风,反之,会带来不少负面作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