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生活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27810 浏览:1297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以根本上转变了论述与实际相背离的旧的教学方式,具有浓厚的革新教学论文精神。践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使语文教学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上,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为语文学习注入新鲜血液、拓宽语文外延,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今我们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会,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些内容,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内涵的继续和进展。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了如下一些策略,使学生喜欢学语文,其语文素养亦得以快速提升。
1、用好语文教材。教材中很多文情并茂的课文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营养源。我重视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把它当做范例,使学生既悟道又学到文章知识。例如教学《往事依依》时,我要学生明确金色年华在人生中的奠基和向导作用,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在学习《端午日》中,我要学生感受纯朴的民俗风情,树立合作争先、奋发向上、戮力同心的民族精神,学会领略平中见奇;在教学《三颗枸杞豆》中,我教育学生珍惜青春年华,以小树立远大理想,学会叙事与议论、抒怀相结合的写法,还进行仿写。教材中这些源于生活的题材,为学生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成才提供了精神养料和写作的榜样。“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在使用教材时举一反三,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在观察出色世界、洞察生活奥秘、领悟人生真谛中学会生活。与此同时,学生的习作因有榜样在先,无论内容和写法都有长足进步。
遵循“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中,我先为学生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交际,通过亲身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感受其心理变化,进而达到体验生活的目的。然后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交流感受,既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在习作中,我们通过先活动寻找素材,打草稿修改,定稿后还要求学生写出评注,然后才交卷,这样的教学做合

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开辟好第二课堂。陶行知先生说:“只有将整个社会变成学校,教育的对象才丰富,教育的作用也就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我以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听说读写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组织学生办好黑板报、墙报,组织文学社团,开展辩论、演讲、故事会、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进行征文、书法、诗歌朗诵、演唱等比赛。要求学生写日记、报道、随感、评论、文学小创作等,让学生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保持写作的强烈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我”。
我要求学生博览书报,教室里订了十几种报刊。我要学生挤出时间去看电视,在广泛猎取信息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在“新闻联播”中了解世界情势、国家大事;在“人与自然”的结合中看到两者间的关联;在“神州大地”中领略祖国的山川物貌、风土人情;在“百家讲坛”里聆听专家讲解传统经典;在和同学或家长交流、沟通或用日记的方式表达自我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地得到练习和提高。我要求学生到社区去尽显身手,为社区出黑板报,在街头巷角,收集各种乡俗俚语,学习丰富多彩的群众语言。在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到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我感受到了一个个布满活力的心灵,不经意间我发现学生的语文水平在突飞猛进。
3、学以致用。陶行知以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他还说:“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在以课堂为起点的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思想,来实施生活教学,让教学贴近生活,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就能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在当今网络时代,我以语文教学的要求出发,对学生实施严格的要求。如学习常用运用文后,就要求学生平时用好请假条、留言、书信、贺卡、请柬、计划、总结等常用运用文。
我特别推崇旅游,实施欢快教学。试想,当导游在滔滔不绝地向游客先容景点、典故、传说趣事时,当看到古色古香的或崭新的建筑、或亭台轩榭上的匾额楹联、或绿水青山风物人情时,你有何感想?假如把它复述一遍或写下来,是需要一番功夫的。天道酬勤,我鼓励学生勤动口动笔,把它说出来或写在日记里,常琢磨玩味领悟,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悟性。
学生在课外探求真知,在蓝天下自由翱翔,拥抱青春,拥抱未来,在扩大视野中,拓宽了胸襟,增加了见识和才干,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吗?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育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育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故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学科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社会性、生活性十分突出,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源于生活,与生活同在。是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学习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启迪作用和指导作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