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8954 浏览:265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让学天生|教育论文网|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实现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关键就是落实课堂教与学的质量。本课题提出“作业H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的的概念,对七年级学生生物作业的设计进行了实践研究。根据作业和黏性课堂的特点,发掘作业与生物课堂教学结合点,将二者有机结合。通过“作业(?)课堂教学→作业”,形成作业的良性循环,实现学生在作业中主动建构、天生|教育论文网|知识,建立和谐可持续课堂。课题通过访谈,抛弃“理智的好奇心”,寻找学生真正的兴趣和真正引起学生持久好奇心的事物;通过访谈,鼓励学生走上讲台为作业献计献策,实现“角色”换位,实现有意义作业和有教育价值的作业的设计;通过访谈,创设黏性课堂,设计贴进生活的作业,让作业连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达成学以致用。通过入学考试成绩和入学后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进行了比较,发现实践“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教学设计前后,“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教学设计促进了学习者三维目标的良性发展,促进了学习者学科成绩的提高,由此得出“作业H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教学设计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是可行的。最后,笔者对作业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归纳收获并进行反思,探究整合后“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并对其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运用提出建议。【关键词】:生物作业黏性课堂教学设计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4Abstract4-5目录5-8第1章本课题的理论综述8-131.1作业、黏性课堂等概念及"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模式的界定8-91.1.1"作业(?)课堂教学→作业"81.1.2黏性课堂8-91.1.3"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的整合91.2"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教学设计理论基础9-131.2.1加涅与布里格斯(1997)界定了九种教学的外部事件9-101.2.2梅里尔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即"五星教学原理"10-111.2.3杜威提出的"五个阶段"教学11-13第2章初中生物教学中作业现状调研13-192.1访谈132.1.1学生访谈提纲132.1.2教师访谈提纲132.2访谈结果反应的问题和对研究的启示13-192.2.1访谈结果反应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中作业设计现状13-142.2.1.1教师与学生对作业的范围的理解狭隘13-142.2.1.2教师对作业的理解偏离学生对作业的期望值142.2.2访谈结果反应对研究的启示14-192.2.2.1"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14-152.2.2.2"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15-19第3章初中生物教学中"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的教学设计实践案例及教学效果分析19-313.1教学设计案例19-283.1.1课堂教学设计案例19-243.1.1.1教学课题193.1.1.2教材分析193.1.1.3教学目标19-203.1.1.4教学重点和难点203.1.1.5教学设计思路203.1.1.6教学手段203.1.1.7学习过程20-233.1.1.8逐日一题23-243.1.1.9课下作业243.1.2实验教学案例24-283.1.2.1教学课题243.1.2.2教材分析243.1.2.3教学目标243.1.2.4教学重点和难点24-253.1.2.5教学设计思路253.1.2.6教学方法253.1.2.7学习过程25-283.1.2.8逐日一题283.1.2.9逐日一问283.2"作业(?)课堂教学→作业"模式教学效果分析28-313.2.1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效果分析29-303.2.2实验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效果分析30-31第4章实践结果与分析31-334.1实践结果314.1.1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314.1.2学生考核成绩进步幅度314.2实践结果分析31-334.2.1"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教学设计促进了学习者三维目标目录324.2.2"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教学设计促进了学习者学科成绩的提高324.2.3"作业(?)课堂教学→作业"黏性课堂教学设计在初中教学实践中是可行的32-33第5章实践研究的收获与反思33-375.1实践研究的收获33-345.1.1学生应当是一个思想者,而不是一个知识的接收存储器335.1.2作业是一种课堂对话335.1.3教学设计要抛弃"理智的好奇心"335.1.4教学设计要学会"角色"换位33-345.1.5创设黏性课堂,设计贴进生活的作业,让作业连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345.2实践研究的反思34-375.2.1学习目的和教育目的本位回归345.2.2区分引导,暗示,提示,作业要做到有效引导34-365.2.3要完善教育评价标准365.2.4阔别惰性,崇尚责任365.2.5知识应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36-37参考文献37-39致谢3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